收藏本站
首 页
期刊全文库
学位论文库
会议论文库
年鉴全文库
学术百科
工具书
学术不端检测
注册
|
登录
|
我的账户
基础科学
|
工程科技I辑
|
工程科技II辑
|
医药卫生科技
|
信息科技
|
农业科技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社会科学I辑
|
社会科学II辑
|
经济管理
搜索
哲学与人文科学
文艺理论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语言文字
外国语言文字
音乐舞蹈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地理
文化
史学理论
世界历史
中国通史
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考古
人物传记
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心理学
美学
宗教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 国外专利数据库
▪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标准数据库
▪ 国外标准数据库
▪ 国学宝典数据库
▪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 中国党建期刊文献库
▪ 中国政报公报期刊文献总库
▪ 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
▪ 中国精品文化期刊文献库
▪ 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
▪ 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
▪ 中国引文数据库
中国通史
期刊全文
▪ 多学科、完整性、集大成的科举学研究巨制——刘海峰教授主编《中国科举通史》读后
▪ “拜年帖”——贺年卡的前身
▪ 古人穿鞋分左右吗
▪ 论明中叶唐顺之批选《史记》《汉书》
▪ 古代江南私家藏书传统对现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 谈红色歌曲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 古人也玩『剧本杀』
▪ 明清到近代的中国跨境白银流动
▪ 代入式喜爱 历史圈出圈
▪ 论《仪礼》中的盥与洗
▪ 吴慧先生学术生平与对中国商业史学的贡献
▪ 侨批局:海上丝绸之路早年民间邮政
▪ 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推动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与宣传教育
▪ 中国疏浚史溯源及演变
▪ 论礼法融合的内在逻辑演化
▪ 茅山降神與十大洞天説之起源——以《茅君内傳》爲綫索
▪ 东汉旒数考
▪ 好书推荐《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八辑)·师竹庐随笔》
学位论文
▪ “情理关系”下的乡饮酒礼研究
▪ 张载礼学思想研究
▪ 《史记》秦国客卿的形象塑造研究
▪ 《仪礼》同义动词研究
▪ 礼制下移与习俗上行
▪ 《史记》三家注引《诗》用《诗》研究
▪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发展研究
▪ 《史記》戰國史料新證
▪ 辽朝国家祭祀研究
▪ 四庫禮類提要考論
▪ 明汲古阁本《史记集解》研究
▪ 《史記》耿秉本研究
▪ 《說文解字·衣部》禮制用字研究
▪ 生产与卫生:民国以来山西省农村粪秽处理问题研究(1912-1965)
▪ 美国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变探析
▪ 试论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
▪ 近现代四川绵阳、德阳、遂宁、资阳、内江地区飞地研究
▪ 热河地区的鸦片问题概述
会议论文
▪ 19世纪以来连接闽南与世界的厦门——以白氏家族的海洋发展为例
▪ 中国文化中心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 宋代至民国:我国民间武术组织发展脉络审视
▪ 宋代蒙学礼仪教育研究
▪ 关于山海关历史发展的思考
▪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从档案看中国的记忆
▪ 5世纪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印迹——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中心的具象考察
▪ 《史记》中的古滇国再探
▪ 光州记忆:闽粤台三地对陈元光祖地光州的认知
▪ 由陈元光后人与家乡光州间的频繁往来说到福建与光州间的交往历史
▪ 开漳圣王陈元光籍贯辨析
▪ 江西弋阳并非侨置,王绪南下也未经弋阳——就杨峰文《从弋阳侨置江南到大唐的两次武装移民闽地》谈点个人看法
▪ “陈元光故里”固始 源于历史本真
▪ 孔尚任与礼乐文化
▪ 山东日照涛雒盐场的变迁
工具书
更多>>
中国对联大典
汉字源流字典
伦理学大辞典
世界诗学大辞典
中国历代宰相大词典
中国哲学大辞典
民国人物大辞典
佛教大辞典
典故大词典
清三代青花盖罐
快捷付款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银行卡
知网卡
在线购卡
更多>>
订购知网充值卡
免费送卡上门
银行汇款购卡
邮局汇款购卡
订购热线
400-819-9993
010-62982499
010-62783978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阅读器下载
充值中心
知网卡
新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