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摘要】:种质创新是链接种质资源和育种的关键环节,玉米种质创新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于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外来群体、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玉米种质创新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
|
|
1 |
张志国;浅议玉米种质改良创新[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5期 |
2 |
亢伟民,王永普,卢超;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种子;2001年04期 |
3 |
张凤路,D.Beck;耐旱和低氮胁迫玉米种质筛选技术[J];玉米科学;2001年02期 |
4 |
崔良国,韩志景,都森烈;玉米种质重组改良与应用效果[J];中国种业;2002年05期 |
5 |
史桂荣;玉米种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
6 |
姜军;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交流和创新途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7 |
周旭梅;高旭东;何晶;高洪敏;刘君;于兵;宁家林;;玉米种质创新途径及其应用研究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8 |
张志国;;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9 |
徐孝曦;黄德刚;;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及其改良利用研究[J];种子;2008年07期 |
10 |
李石初;张述宽;张培坤;江覃德;陈天渊;吴庆泉;胡昌;;南方抗螟玉米种质的引进和推广[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11 |
武美兰;姚婷;钱晓刚;;耐氮胁迫玉米种质材料的筛选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12 |
叶雨盛;邱洪波;李哲;王延波;刘欣芳;;2个外来玉米种质农艺性状及对丝黑穗病抗性的比较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3 |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邬成;李娟;;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西南地区的利用途径探讨[J];种子;2011年08期 |
14 |
王斌;;基于聚类的决策树在玉米种质筛选中的应用(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10期 |
15 |
王斌;;基于聚类的决策树在玉米种质筛选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
16 |
赵立强;姚文华;番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
17 |
张世煌,石德权;系统引进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J];作物杂志;1995年01期 |
18 |
彭泽斌,张世煌,刘新芝;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J];玉米科学;1997年02期 |
19 |
张书申,胡志芳,景东林;优良玉米种质冀库6号[J];作物品种资源;1998年01期 |
20 |
崔良国,韩志景,M.M.Goodman;热带玉米种质在美国的改良与利用[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