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CPM排放状况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参考2017年EPA推荐的《固定污染源废气可凝结颗粒物的测定干冲击瓶法》(Method 202)和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设计并应用同步采集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的装置,测定了国内华北地区3家燃煤电厂A、B、C排放的FPM、CPM及其中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法模拟一定气象条件时固定源排放CPM形成PM_(2.5)的扩散轨迹。结果表明:燃煤电厂A、B、C排放的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水平均较低,质量浓度分别为(8.63±3.11) mg/m~3、(19.05±8.85) mg/m~3、(5.07±1.59) mg/m~3,其中CPM占比约90%;CPM中以CPM_(无机)为主,SO_4~(2-)、NH_4~+、Na~+等水溶性离子是其中重要组分,金属尤其是重金属的排放不容忽视;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CPM累积在大气边界层下面的固定源周边大气中,引起了PM_(2.5)短时间内累积升高,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