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铝片表面NH_4Cl晶体形核特性研究
【摘要】:制备了润湿特性不同的纯铝表面,并考察了以其作为基底激冷触发30%NH4Cl(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NH4Cl晶粒形核过程。结果表明:随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具有微纳米层级结构的纯铝表面的润湿性会由强润湿转变为不可润湿,NH4Cl晶粒在强润湿表面的形核点密度明显高于不可润湿表面。分析认为:强润湿性表面产生的毛细作用易于使溶液渗入表面结构中,因而表面凹陷能够有效地促进形核;而不可润湿表面易于存留气体,这会减少利于形核的凹陷结构,同时凹陷结构中气泡的存在使得形核功增大,导致形核困难。
|
|
|
|
1 |
朱森锋;王猛;张莹;黄卫东;;粗糙铝片表面NH_4Cl晶体形核特性研究[J];铸造技术;2010年04期 |
2 |
王四芳;兰忠;王爱丽;马学虎;;超疏水表面蒸汽及含不凝气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分析[J];化工学报;2010年03期 |
3 |
翟真;;在低润湿性纤维材料生产中使用电解质的效果[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0年02期 |
4 |
严启团,郭和坤,刘素民;应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储集层砂岩样品润湿性的变化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
5 |
杨晓红;范志康;盛尊友;梁淑华;肖鹏;;Sn-8.5Zn-xBi合金系与NdFeB磁体间的润湿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2期 |
6 |
马东;董淼;佀志刚;韩朝阳;张连峰;曾鸣;;气润湿反转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
7 |
王川宝;李姝芝;李树杰;;AlN/CuTi体系润湿性及界面反应[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
8 |
黎茂梁;王容华;李洪桂;;RECl_3—KCl熔盐体系在金属钽、铌上的润湿性研究[J];湖南冶金;1983年06期 |
9 |
吴申庆;刘友鹏;;铈对铝—石墨润湿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86年01期 |
10 |
马晓春,吴锦波;Al-SiC系润湿性与界面现象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1期 |
11 |
朱玉双,曲志浩,孔令荣,陈蓉,李劲峰;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中油层润湿性的判断[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3期 |
12 |
陈蓉,曲志浩,朱玉双;靖安油田长2、长6油层润湿性的微观模型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3 |
张公社,汪伟英;pH值改变对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年02期 |
14 |
谢然红,高国忠,冯启宁,肖立志;利用神经网络和相渗曲线预测储层的润湿性[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4期 |
15 |
朱丽红,杜庆龙,李忠江,于洪,宋小川;高含水期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变化规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S1期 |
16 |
周健,孙扬善,薛烽;低熔点Sn-Zn-Bi无铅钎料的组织和性能[J];金属学报;2005年07期 |
17 |
颜秀文,丘泰,张振忠;(AgCu_(28))_(80)In_xSn_((20-x))钎料的熔化特性及其铺展性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18 |
刘琦;郭志猛;叶宏煜;赵文东;;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磨粒的试验研究[J];超硬材料工程;2005年06期 |
19 |
崔大田;王志法;姜国圣;吴泓;何平;;Ag-Au-Ge钎料润湿性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6年01期 |
20 |
林光荣;邵创国;王小林;张育雄;赵永宁;;特低渗储层润湿性评价新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