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汶川地震框架柱震害的初步分析

夏珊  刘爱文  
【摘要】:按照框架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结构应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其中一个原则是"强柱弱梁"。但是在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柱的破坏明显重于梁,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即所谓的"强梁弱柱"结构很普遍。在对地震破坏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的破坏以及柱顶、柱脚和柱身的震害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种震害的原因,总结了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破坏特点,从期为将来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提供震害经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丽霞;金德保;莫庸;;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柱震害初步分析——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灾区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柱震害考察的思考[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2 喻云龙;梁培新;;汶川地震房屋结构震害分析[J];住宅科技;2011年S1期
3 田志鹏;张新培;赵统;;汶川地震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1期
4 王娜;徐其功;;汶川地震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5 毛东建;薛春领;孙正华;;建筑物在汶川地震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分析[J];江苏建筑;2010年S1期
6 林树枝;廖文彬;;汶川地震灾区部分房屋的施工质量分析[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7 沈毅;;汶川地震震害与抗震设计改进[J];广西城镇建设;2009年07期
8 肖伦斌;;汶川地震框架填充墙的震害现象及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9 叶列平;李易;潘鹏;;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1期
10 韩娟;;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与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11 孙治国;王东升;李宏男;郭迅;司炳君;王清湘;;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12 王翠坤;杨沈;;汶川地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启示[J];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13 程袁华;韩新明;赵新图;费飞;;绵阳市房屋震害研究[J];四川建材;2009年02期
14 应义淼;章雪峰;陈佳弟;;底框-抗震墙结构体系在震后灾区重建工程中应用的思考和建议[J];建筑结构;2009年S2期
15 吴体;王磊;高永昭;;框架填充墙震害引发的对部分规范条文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16 张玉稳;刘才玮;李保臣;;结合汶川地震谈结构的抗震设计[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7 顺远坤;李碧雄;曹鹏杰;雷涛;;框架柱震害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18 张惠惠;马煜;张健楠;李丽;余斌;;汶川强震区都江堰虹口小沟地震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9 尹保江;黄世敏;薛彦涛;葛学礼;曾德民;荣维生;姚秋来;于文;申世元;;汶川5.12地震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调查与反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20 邱建;江俊浩;贾刘强;;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海;张超;邓雪松;邹征敏;;由汶川地震学校震害反思学校建筑安全[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海卿;王学庆;;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结构破坏倒塌现状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艳富;王兆印;施文菁;王旭昭;;汶川地震引发的坡面泥石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仁坤;邵敬东;;沙牌拱坝经受了超强地震的考验[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任蕾;;《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施文婧;王兆印;刘丹丹;徐梦珍;;震区花岗岩崩塌体上的植被修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9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10 王海洋;邓慧华;皋伟;金晶;康学军;陆祖宏;;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军;大型火力发电厂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王晓锋;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齐文浩;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董春敏;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框架柱斜向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郭永亮;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两向不等肢配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剪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王斌;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构件及其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于媛媛;山岭隧道衬砌结构震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10 张昊宇;协同式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框架柱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D];重庆大学;2009年
3 郝海鹏;框架柱设计方法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世达;预制混凝土框架柱及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魏立;基于延性与造价的SRHSC框架柱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曾铁梁;钢筋混凝土铰支柱与框架柱二阶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汪磊;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司开法;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火性能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9 卢佩;汶川地震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探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国贤发;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恢复力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农民自建房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新农村商报;2010年
2 李新泉 马如兴;浅议施工中房屋增层问题[N];建筑时报;2007年
3 通讯员张国峰;天业开创兵团框架柱施工新水平[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4 孙永权 陈如荣 浙江绍兴 冯世忠;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的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5 姜龙;4件大事实事已完成既定目标[N];大庆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柯梅丽;广东建筑物整体顶升技术名扬齐鲁[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王剑;西塞山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吴晶平;建筑“坐” 在橡胶垫上[N];广东科技报;2008年
9 祝冬标;钢筋安装应注意的若干问题[N];建筑时报;2006年
10 刘国锋 祁飞虎;新技术打造出新首体[N];首都建设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