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海霞,邱蓉丽,李祥,陈建伟;玄胡索散配伍和提取溶剂对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 |
朱庆;谢松强;肖晋芳;徐增强;蔡敏;王敏伟;;复方降香胶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
3 |
邱蓉丽,李祥,陈建伟;配伍对玄胡索散中甘草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2000年06期 |
4 |
李增晞,田风居,吴秀英,田力,张玉平,石山;复方广枣注射液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85年03期 |
5 |
王道生;卢坤平;沈志蔚;李玲;;噻吗心安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4期 |
6 |
余颂涛,陈伟,金道山,周建群,陈国志,田百兴,刘继红,杨爱珍;玉米花粉的药理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88年12期 |
7 |
白勇;爱民;谢军;马月宏;李兰城;;广枣总黄酮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8 |
吴万友;枉云峰;闭兴明;;雪莲水煎剂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9 |
陈光亮;马宜明;姚道云;王钦茂;;心肌康冲剂的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0 |
胡荷斌,林晓怡;丹参对耐缺氧能力形成的药理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7期 |
11 |
陈琼瑶,谢惠萍,刘科亮;某软胶囊对小鼠耐缺氧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年03期 |
12 |
左竹林;;运动试验出现Q波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
13 |
金行中,刘桂德;心肌缺血引起的能量耗竭及药物对它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14 |
马新亮,赵荣瑞,臧益民,王复周;氟碳乳剂稀释血液对心肌缺血时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1987年10期 |
15 |
王秋娟,后德辉,张陆勇,奥库雅,沈子龙;氨甾酮及其五种衍生物的药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16 |
黄宁;氧自由基在心肌缺血与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
17 |
孙贻平;;隐匿性心肌缺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年随访期间心肌梗塞和死亡的预报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04期 |
18 |
Bashour TT;胡琛;;不稳定型心肌缺血当今概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9期 |
19 |
吕文钧;;急性心肌梗塞终末期死亡机制和心肌缺血症状发生率[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9年01期 |
20 |
荣沛,戴德哉,张姣娥,邹振伟;常压缺氧下小鼠心肌ATP的耗竭及药物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