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精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多精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IVF-ET治疗的资料,根据多精受精率分为四组:0组;0,≤10%组;10%,≤20%组;20%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第三天的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以及妊娠率。结果四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9.91%vs35.85%,29.91%vs33.83%,29.91%vs32.43%,P0.05;47.50%vs48.71%,47.50%vs53.13%,47.50%vs45.40%P0.05).。但当多精受精率10%,正常受精率显著下降(72.37%vs68.49%,72.37%vs55.42%;P0.001);多精受精率20%,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10%组(52.25%v48.63%,P=0.0472)。结论多精受精对胚胎移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过高的多精受精率会降低可用胚胎率。
|
|
|
|
1 |
李涛;任姿;张敏芳;周灿权;;超短时受精对人类配子体外多精受精发生率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S1期 |
2 |
李豫峰;镇春;何巧花;胡娟;章汉旺;刘玉芹;刘群;魏玉兰;朱桂金;田洪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与年龄及多精受精关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1期 |
3 |
方伟芬;牛向丽;孙燕萍;乃东红;公方强;黄华;陈自洪;;取卵后授精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31期 |
4 |
陈欣洁;范勇;孙筱放;;显微操作纠正多原核合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8期 |
5 |
方伟芬;牛向丽;孙燕萍;陈自洪;公方强;黄华;;短时受精后补救ICSI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11期 |
6 |
牛志宏;冯云;黄晓燕;张爱军;孙贻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雌二醇下降对助孕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2期 |
7 |
屈宗银;王凤英;李玉艳;何畏;俞炽阳;李明舵;邓丽;彭倩;姚春莉;;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6期 |
8 |
吴昕;罗艳;刘春莲;胡蓉;景万红;;不同受精方式对获卵数较少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
9 |
党小红,王莉云,马学工,沈源春;高原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0周期临床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10 |
雷金梅;韩宝生;樊桂玲;姚新芳;刘东婷;李宜学;赵宏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5期 |
11 |
陈卫;;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J];医学综述;2009年14期 |
12 |
唐志霞;曹云霞;魏兆莲;章志国;邢琼;梁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复合妊娠2例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年10期 |
13 |
朱依敏,黄荷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单卵双胎妊娠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6期 |
14 |
胡娅莉,孙海翔,王玢,朱卫东,王志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防治[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5 |
张君健,胡秀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排尿障碍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0期 |
16 |
樊桂玲,韩宝生,雷金梅,李宜学;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3期 |
17 |
张海英;檀大羡;莫似恩;;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5期 |
18 |
李蓉;乔杰;陈咏键;刘平;陈贵安;李美芝;;多囊卵巢综合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2期 |
19 |
王冬梅;张友忠;于传亭;胡乃荣;;胚胎移植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
20 |
常靖;杨一尘;许薇;;麻醉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