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的Cu-Mn合金胞晶间距
【摘要】:利用 5kWCWCO2 激光器对Cu 31.4 %Mn合金进行了一系列表面重熔实验 ,就激光束扫描速度对重熔区微观组织生长方向的影响和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条件下胞晶间距选择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熔池中微观组织的生长方向强烈地受激光工艺参数 (激光输出功率和扫描速度 )的影响。通过采用本实验的工艺 ,实现了与Bridgman法类似的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 ,其温度梯度可高达10 6K/m ,速度可高达 2 4 .1mm/s。Cu 31.4 %Mn在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凝固条件下的胞晶间距存在一个分布范围。随生长速度的增大 ,胞晶间距减小。胞晶间距与生长速度的关系为 :λmax=1.2 5v-0 .61b ,λmin=4 .4 7v-0 .52b ,λ— =9.0 9v-0 .62b 。实验结果与快速凝固条件下枝晶生长模型 (Hunt Lu模型 )吻合。
|
|
|
|
1 |
丁国华;刘亲壮;刘忠良;;实验教学用定向凝固装置的研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2 |
张幕熊
,李福琴;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炉[J];上海钢研;1985年05期 |
3 |
丁国陆,黄卫东,周尧和;定向凝固胞枝转变的历史相关性[J];自然科学进展;1997年05期 |
4 |
丁雨田,王海南,许广济,李传军;Monte Carlo方法在定向凝固模拟中的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02期 |
5 |
郝启堂,李双明,张丰收,傅恒志,马余选,于润康;定向凝固设备中宽调速抽拉系统的研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1年04期 |
6 |
黄小星,赵志龙,刘林,王玉;研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脉冲磁场设备的研制[J];铸造设备研究;2002年05期 |
7 |
苗传荣,毛协民,欧阳志英,韩奎,章光全;超强磁场定向凝固试验装置的研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3年05期 |
8 |
刘庆斌;卢翠芬;燕平;;一种定向凝固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物理化学相分析[J];冶金分析;2006年02期 |
9 |
李言祥;周荣;;定向凝固金属-气体共晶的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S1期 |
10 |
宋先跃;唐建新;刘振伟;;定向凝固理论与技术的发展[J];热加工工艺;2009年15期 |
11 |
杨春雷;张晓丽;郑立静;张虎;;加热温度对定向凝固Ni-45Ti-5Al合金组织特征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年09期 |
12 |
樊江磊;李新中;苏彦庆;陈瑞润;郭景杰;傅恒志;;熔体热稳定处理对定向凝固Ti-46Al-0.5W-0.5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5期 |
13 |
熊义龙;沈军;杜玉俊;冯周荣;;抽拉速度对Ti-48Al-8Nb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5期 |
14 |
Lodewijk R Wolff,龙克昌;钼基定向凝固金属陶瓷共晶物涂层Mo-Al_2O_3Cr_2O_3[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3年06期 |
15 |
董玉琢;刘年清;;定向凝固合金成分偏析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6年01期 |
16 |
廖世杰;田荣璋;;定向凝固固-液界面温度场数学模型[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6年06期 |
17 |
储双杰;李建国;刘忠元;史正兴;傅恒志;;超高速定向凝固钴基合金的结晶组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2年04期 |
18 |
刘俊明;刘治国;吴状春;;非规则共晶定向凝固结构的标度律[J];金属学报;1993年03期 |
19 |
王彦红;肖来荣;胡炜;曾德露;宋宇峰;刘峤;;水平热型连铸定向凝固设备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年05期 |
20 |
胡艳;李沐益;郝海;;多晶硅定向凝固温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