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观察肝实质形态的改变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慢性肝病肝实质回声形态改变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S0)57例,病例组403例(其中S1、S2、S3、S4或肝硬化分别为118例、97例、112例、76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肝实质回声形态在各纤维化分期之间的改变,将观察的结果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将慢性肝病肝实质形态分为细颗粒、较粗颗粒、粗颗粒、窄条纹、宽条纹或网格状共五个级别。S0、S1期中,多表现为细颗粒、较粗颗粒,S0与S1之间无显著性差异;S2、S3、S4期中,分别以粗颗粒、窄条纹、宽条纹或网格状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2.9%(61/97)、70.5%(79/112)、69.7%(53/76),S0~S1与S2、S2与S3、S3与S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肝实质形态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7.8%(354/403),特异性分别为87.7%(50/57),诊断的正确率为87.8%(404/460)。经Spearman相关分析,肝实质形态与S分期的相关系数是0.909。结论通过高频超声观察肝实质形态的改变,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