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德国“双元制”及其中国实践再审视:文化的视角

徐平利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凝聚了德国人"强烈的职业认同意识""融合的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严格的行会制度传统"等文化特征。从文化比较的视角分析"双元制"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可知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土壤,"致良知""匠人之道""技艺之美""和而不同"等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特别强调价值理性的中国文化在职业教育中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马瑞;程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冉治霖;沙苗苗;;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J];高教学刊;2021年06期
3 刘书梅;韩茜;严涛;张志彬;;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职教论坛;2011年20期
4 梁国一;;关于在中职学校实施双元制问题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5 秦娟娟;;“双元制”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6 郭福春;;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12期
7 余祖光;六城市借鉴德国“双元制”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的启示[J];职教论坛;1995年04期
8 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3期
9 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红莹;;基于动力机制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解析及启示[J];文教资料;2010年11期
11 钱巍;张凌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22期
12 周丽华;;辅助原则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13 蒋洪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J];职业时空;2007年19期
14 郭志刚;;浅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J];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07期
15 刘传熙;;“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2期
16 谭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8期
17 王志勤,吕效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初探与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8 朱镇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19 路明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互联网+”助推职业教育双元制的课程体系建设[A];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徐祯;;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中国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分析[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俞仲文;;“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深职院15年成功发展的“秘诀”[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4 江洁;;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卢泽贤;;栉风沐浴三十载 职业教育结硕果[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7 杨华亭;;关于深化院市合作、校企合作,推动新型研发实体建设的对策建议[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5年
8 吴启迪;;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 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兴德;;试论国民党统治区职业教育的三次起伏(1927-1949)[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11 马树超;;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2 赖华;;抓好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迎接职业教育美好春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3 董水生;;十九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A];对接京津——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论文集[C];2018年
14 吴启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在“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表彰会暨中国职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5 乔春玲;宋艳艳;;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A];2015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6 吴福生;;黄炎培职业教育三大宗旨的实践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7 赖华;;抓好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迎接职业教育美好春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8 黄学忠;;论职业教育的前瞻性[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19 万雅梅;;浅谈职业教育的方向[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20 吴宪洲;;简论高职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引领[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琪;澳大利亚土著人职业教育反贫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
3 徐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4 黄晓玲;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企业责任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5 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冉云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收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教珍;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1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2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3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4 曾繁相;台湾经济转型与职业教育改革研究(1953-1989)[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5 韩兵;民国河北地区职业教育问题研究(1922-1948)[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6 姜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年
17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8 周晶;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9 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0 衡振华;新疆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风彪;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强;中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共管理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吴海霞 ;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牛曼冰;中德现代职业教育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养聪;校企教育合作投资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邱振海;校企合作促进技工成长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高向军;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娟;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1 陆海红;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2 盖陆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3 于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成因分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4 王江海;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5 徐琳博;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性反思[D];延边大学;2016年
16 李娟;转型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7 陈腾波;中德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开发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8 冉桃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差异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9 王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职业教育行业参与模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0 张燕香;探索和积淀: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理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借鉴“双元制”模式打造一流职业教育[N];深圳特区报;2018年
2 ;国外如何培育能工巧匠[N];经济日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平;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自我革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4 记者 吕晓敢;东莞职业教育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N];东莞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吴月辉;中德职教合作30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陈琰 陈之泽;中职、高职教育改变地位需靠“内功”[N];南方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贺新王晖;打开职业教育新窗口[N];河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文龙;让德国职教DNA融入我国血脉[N];科技日报;2015年
9 ;透过培养模式看职教[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林晓洁;改革职业教育 助推“中国创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1 本报记者 范俐鑫;立发展潮头 育大国工匠[N];济南日报;2021年
12 记者 宋晓梦;让不同智力类型的孩子都有成材机会[N];光明日报;2006年
13 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 吕正子 通讯员 杨继奎;绘就新蓝图 打造新高地[N];许昌日报;2022年
14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职业教育的“洋经验”如何本土化[N];光明日报;2012年
15 本报记者 李丹;政府应扶持企业融入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6 本报记者 李鹏帅;转型发展正当时[N];承德日报;2021年
17 记者 王琰;职业教育“双表彰”名单初定[N];中国教师报;2009年
18 本报记者 于忠宁;职业教育:就业才是硬道理[N];工人日报;2008年
19 本报记者 何文英;A股刮起最炫“职教”风 龙头企业三个交易日涨幅近50%[N];证券日报;2021年
20 本报驻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蒋丰 昭东;职业教育搞得好能够“三赢”[N];环球时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