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帝内经》宇宙生命观与周易及老子思想比较初探

吴昌国  
【摘要】:提出中医"宇宙生命观"的概念,认为《黄帝内经》的宇宙生命观与《周易》、《老子》有着密切的同源互证关系。其中,《内经》的生命阴阳演化论更接近《周易》,而《内经》的养生论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宇宙生成论之有无相生密切相关。但《内经》的神气论则是《周易》、《老子》论所不能及的独特生命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华,烟建华;试论《周易》思维方式与《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2 程鹰;试论《周易》对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J];河南中医;1996年06期
3 刘炳凡;《周易》与《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4期
4 刘荩文;《内经》与《周易》关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12期
5 邢玉瑞;《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J];现代中医药;1999年05期
6 崔勿骄;从《周易》与《内经》看养生学思想渊源[J];内蒙古中医药;2002年06期
7 夏惠民,张莉;《周易》阴阳学说在《内经》中的运用[J];河北中医;1995年01期
8 王振亮;论《内经》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国医论坛;1989年05期
9 赵博;简析《内经》思维方式的逻辑特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0 刘霞,崔勿骄;《周易》与《内经》天人合一整体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11 马达;徐向宇;贾成祥;刘明;;浅谈取象比类法在中医形态学方面的运用[J];河南中医;2009年10期
12 孟庆云;《周易》对中医学发展的负面作用[J];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04期
13 朱昌智;《周易》与《伤寒论》的辩证法思想[J];国医论坛;1988年04期
14 董应周;《周易》八卦歌[J];国医论坛;1988年04期
15 鲁丽,张映萍;中医整体观与易学交融简析[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5期
16 徐刚;;浅析《周易》哲学观念对中国饮食养生的影响[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7 娄绍昆;;《内经》反治法新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18 毛喜荣;论《内经》环境养生学说[J];中医药研究;1994年04期
19 赵银龙,黄建军;浅谈《内经》中的配穴法[J];中国针灸;1995年S2期
20 王豫梅;《内经》养生保健学试识[J];陕西中医;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博;;《内经》心理康复技术探讨[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白玉盛;;《内经》相关理论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辨治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沈志生;;《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静;;浅述《内经》对耳鼻喉临证的指导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楼毅云;董襄国;;浅析《内经》论崩漏[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吉科;;《内经》疾病基础理论框架体系解读[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董明兴;;重温《内经》养生学思想在指导防病中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8 徐振华;符文彬;;试论《内经》影响针刺有效刺激量的因素[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郭璐;唐乾利;尚新志;曾娟妮;;管窥《周易》、《内经》治未病,浅谈中医养生观[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郑美凤;;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杰;《内经》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与当代冲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郭岚;《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宝华;《内经》针灸辨证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4 陈士玉;《黄帝内经》神经、精神疾病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欧阳波;《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杨巧芳;《内经》情志致病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方亚利;《内经》、《难经》肝藏象形成的经验思维模式解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伯华;《内经》情志治疗思想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张树剑;《内经》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素环;《内经》气味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全敏;《内经》揆度奇恒思维方法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任德旺;《内经》对人体构成因素认识的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4 冉维正;《内经》皮部理论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杨昉;从“脉学”看《内经》理论的实践基础[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周昱畅;《内经》痹病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凤香;《内经》养生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峰;《内经》经脉病候范畴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沈红梁;从《内经》营卫理论探讨不瞑的机理及临床治疗思路[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储檀;《内经》积证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内蒙古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孟琳升;《内经》的“终始”观[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广东鹤山市中医院 邹钟宇;《内经》始终不离神[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内蒙古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孟琳升;《内经》“神明”观[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陕西中医学院 张登本;《内经》《难经》相互羽翼[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学院;《内经》谈影响情志的十种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侯仙明;《内经》脉痿句读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吉;《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记者 谭嘉;《本草》《内经》进入“世界记忆”亚太名录[N];健康报;2010年
10 湖北中医学院 黄攀攀 游秋云 章程鹏 王平;《内经》的睡眠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