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连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的初步观察
【摘要】:分别以R、S代表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植物(或作物)的细菌R/S比例均为5-20.本研究结果表明:雅连的细菌R/S是0.82±0.38,表明雅连根际细菌受到了其根系分泌物的明显抑制,这可能是造成黄连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
|
|
|
1 |
楚建周;姚晓芹;;植物根际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2 |
王晓坤;王刃;周笑白;项学敏;周集体;;盐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含盐环境污染修复展望[J];土壤通报;2007年05期 |
3 |
刘子雄;朱天辉;张建;;林木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6期 |
4 |
胡小加;根际微生物与植物营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年03期 |
5 |
李智卫;王超;陈伟;束怀瑞;;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11年02期 |
6 |
王忠华,叶庆富,舒庆尧,崔海瑞,夏英武,周美园;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
7 |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6期 |
8 |
路娜;胡维平;邓建才;陈效民;;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1年02期 |
9 |
朱丽霞,章家恩,刘文高;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2003年01期 |
10 |
韩希英;宋凤斌;;玉米根际环境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1期 |
11 |
郝大程;陈士林;肖培根;;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6期 |
12 |
黄祖法;温琼英;;茶树根表微生物的研究初报[J];湖北农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
13 |
刘世亮,骆永明,丁克强,曹志洪;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2003年03期 |
14 |
刘红艳,邓欣;我国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茶叶通讯;2003年04期 |
15 |
覃丽金;王真辉;陈秋波;;根际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6 |
侯杰;叶功富;张立华;;林木根际土壤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6年01期 |
17 |
张俊英;王敬国;许永利;;连作土壤盆栽大豆的根际酸度和微生物数量变化[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3期 |
18 |
林文雄;熊君;周军建;邱龙;沈荔花;李振方;陈慧;郝慧荣;陈婷;林瑞余;何海斌;梁义元;;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
19 |
凌云;丁浩;徐亚同;;芦苇人工湿地根际微生物效应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2期 |
20 |
徐建明;何艳;;根-土界面的微生态过程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J];土壤;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