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查干花5.0级破坏性地震现场工作的思考

马铭志  谭雨文  
【摘要】:吉林省松原市查干花镇2006年3月31日发生的5.0级破坏地震,作者参加了地震期间一线地震观测工作,并结合现场工作的一些特点,提出了今后在该项工作中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以期有助于提高地震现场观测工作的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小邨;;地震灾害现场摄录技巧[J];中国应急救援;2007年06期
2 李小邨;;关于地震现场声像拍摄工作的探讨[J];高原地震;2007年04期
3 侯建盛;;地震现场工作刍议[J];地震;2006年02期
4 孙寿成;;常熟—太仓地震现场地震宣传工作及其思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0年04期
5 刘佳,钟贻军;2004年1月16日汕头澄海M_L4.2级地震活动与应急[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9期
6 吴楠楠;叶晓明;;关于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演练的探讨[J];福建地震;2006年Z1期
7 王东明;王晓青;黄宏生;丁香;;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及其标准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4期
8 黄宏生;王晓青;孙柏涛;丁香;王东明;;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标准化研究及其标准起草[J];灾害学;2008年04期
9 吴楠楠;黄宏生;郭进波;洪惠群;林岩钊;;福建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华南地震;2011年01期
10 王启东;吴楠楠;;地震应急现场通讯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1期
11 孙柏涛;王旭;柴相花;;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数值方法研究及应用软件开发[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2期
12 李永禄,余国政;重庆荣昌5.3级地震现场工作的决策[J];四川地震;1997年04期
13 李亦纲;张媛;李志伟;;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4期
14 董泰;;美国举行旧金山地震情况报告会[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7期
15 张毓丰;邓民宪;;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的通信系统设计[J];灾害学;2005年04期
16 曾凡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力武常次著书谈动物预报地震[J];国际地震动态;1979年06期
17 汤永安;鲁中南地区地壳构造与地震[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1年01期
18 查小刚,田植甲,贾云鸿,廖玉华,潘祖寿;海原5.5级地震宏观考察初步总结[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S1期
19 李怀英;宋守全;;1982年度全世界6级以上及其他重要地震综合汇编[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12期
20 李怀英;张洪由;;1988年度全世界破坏性地震灾害情况综合汇编[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民宪;张永凯;陶小三;;江苏省破坏性地震损失快速预估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2 吴楠楠;郭进波;;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演练的实施[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曲国胜;李亦纲;杨文龙;崇美英;;地震现场灾情数据快速调查系统[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徐志强;姜旭东;郑钰;刘莎;田宝峰;杨建思;;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应用探索[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5 吴新燕;顾建华;郭红梅;雷秋雷;;地震现场局部搜救优先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吴楠楠;;地震现场应急通信车安全操作引导及故障排查系统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7 钟以章;;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现场亲历记[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8 顾建华;吴新燕;陈晓发;;地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武安绪;王林瑛;徐平;;地震现场震情分析软件系统的研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10 王炜;庄昆元;黄冰树;夏士华;黎杰;刘文龙;;地震现场预报专家系统(ESEFP/PC)[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云龙;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马强;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王东明;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陈洪富;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6 刘吉夫;宏观震害预测方法在小尺度空间上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罗艳;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天祺;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10 王玉石;地震动强度及其特征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筱璇;西南省域破坏性地震特急期应急管理力量配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蔡俊;我国应对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应急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东明;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智能辅助系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4 梁芳;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初探[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5 王希波;城市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继岷;四川省地震灾害中政府应急通信管理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闻晶晶;破坏性地震应急物资的需求层次及调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旭;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量化方法研究及专家系统开发[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凌学书;破坏性地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郭红梅;基于GIS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司文;我市不大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N];西安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铭华 谭迎春;我省短期内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秦力勇马晓明;市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市民不必惊慌[N];绵阳日报;2008年
4 喻文杰;四川汶川地震波及我省[N];湖南日报;2008年
5 ;《巴彦淖尔市交通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摘要[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邹乐 丁华艳 孙金凤 鲍颖 贾运华 杨超 贾鹏 刘伟 刘畅 向玮 赵莹莹;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N];华夏时报;2006年
7 本报特别报道组;汶川地震震动宁夏[N];华兴时报;2008年
8 赵红梅;石家庄近几年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N];河北日报;2008年
9 记者 赵凯;近期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较小[N];自贡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胡俭沈燕;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N];扬州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