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运桢,姜浩;微机上的一个Prolog解释系统[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2 |
;Prolog to the Section on Radar System Engineering[J];Chines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1995年01期 |
3 |
蒋志华;姜云飞;;一种构造Prolog程序子句本体的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6年03期 |
4 |
张运桢,姜浩;Prolog解释系统在微机上的实现[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5 |
张晨曦;Prolog动态代码的两种语义及其实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6 |
黄明,杨大志,李宪章;Turbo Prolog系统盘的剖析与改进[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
7 |
钟伯刚;Prolog与数据库技术[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0年03期 |
8 |
杨齐成,孙德保,瞿坦;提高Prolog实现的专家系统运行效率的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9 |
杨帆;钱华;刘惠明;刘红梅;;Prolog语言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年15期 |
10 |
雷英杰,王涛,赵晔,王建勋;Visual Prolog的回溯机制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1 |
孟军,张晓旭,刘滨春;用过程的观点看 Prolog[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2 |
刘力云,曹元大,胡晶晶;多智能体系统中基于A-Prolog的能力匹配机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S1期 |
13 |
盛苏华,钟珞,李桂青;一种并行Prolog通信模式[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4 |
刘育刚;一种用Pro树测试和辅助设计Prolog程序的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5 |
周迪勋;刘第楷;;Turbo Prolog编辑功能的扩展[J];交通与计算机;1991年04期 |
16 |
刘兴荣,宋志国,商同,李光辉;采用Prolog和C联合开发专家系统的一种实用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17 |
曹立明,施润身;Prolog程序正确性的一种证明方法[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理工辑);1999年08期 |
18 |
刘育刚;Pro图与Prolog尾递归删除技术[J];应用科技;1996年04期 |
19 |
孟军,苑森淼,胡景阳;利用相关性理论改进Prolog的推理机制[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20 |
张白一,崔尚森;应用JNI实现Java与Prolog的优势互补[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