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阈值研究

张学鹏  李腾  王彪  刘晴  刘涵瑜  陶志强  隋鹏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温度阈值,采用盆栽试验,利用可精准控温(模拟大气温度变化)的人工气候室,以日最高温32℃为对照,分别设置日最高温34℃、36℃和38℃3个处理,于玉米拔节期进行持续10d的温度控制试验,比较叶片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对不同高温的响应,以及叶片气孔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光反应阶段,38℃处理下的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胁迫解除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他3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暗反应阶段,与对照相比,36℃和38℃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均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均显著升高,且38℃处理在胁迫解除后P_n未能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36℃和38℃处理下,叶绿体结构逐渐紊乱降解,脂质球体含量增加,淀粉粒合成减少。综上可知,对于玉米叶片"源",日最高温的胁迫阈值是36℃,阈值附近的高温胁迫主要是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中美科研人员合作揭开玉米叶片面纱[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10期
2 肖伯祥;吴升;郭新宇;;基于物理约束的玉米叶片建模方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年05期
3 郭春明;李大勇;姚渝丽;任景全;李建平;崔金虎;耿艳秋;;不同生长状况下玉米叶片的光合特征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10期
4 赵明家;张忠庆;李志洪;;基于高光谱优化NDVI值反演玉米叶片氮含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陈国庆;刘伟;张吉旺;刘鹏;董树亭;王洪梅;;基于悬臂梁的超级玉米叶片伸展特征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崔金梅;胡玉琪;;用针刺方法测定玉米叶片的生长[J];农业科技通讯;1980年06期
7 白星焕;孔祥彬;王同芹;赵延明;;玉米叶片保绿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7期
8 李晨;王静;;新技术使玉米基因编辑不再“大海捞针”[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10期
9 ;细胞分裂素信号调控玉米叶片发育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19期
10 苗腾;郭新宇;温维亮;王传宇;肖伯祥;;基于农学参数的玉米叶片表观建模与可视化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9期
11 刘聪;杨可明;夏天;孙彤彤;郭辉;;铜胁迫下玉米叶片光谱奇异性分析及污染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10期
12 赵元棣;温维亮;郭新宇;肖伯祥;陆声链;孙智慧;;基于参数化的玉米叶片三维模型主脉提取[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13 其其格;李可;李刚;李春艳;曹国军;;氮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14 邹清海;;玉米叶片打不得[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08期
15 刘秀英;刘晨洲;吴姗微;石兆勇;常庆瑞;;玉米叶片花青素相对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J];遥感信息;201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维;李鹏程;方慧敏;徐辰武;杨泽峰;;苗期玉米叶片响应非生物逆境的转录组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惠俊爱;党志;叶庆生;;镉胁迫对玉米叶片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钰石;谢燕;吴佩倩;张明才;李召虎;;乙烯利对玉米叶片表皮蜡质形成调控及其响应干旱机制[A];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赵鹏飞;吴晓林;王伟;;玉米叶片膜蛋白质组对于干旱胁迫的响应[A];第三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王秀萍;刘天学;周卫霞;李潮海;;不同叶位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有机挥发物和膜质过氧化特征[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任佰朝;张吉旺;董树亭;刘鹏;赵斌;;大田淹水对夏玉米叶片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A];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张君;库丽霞;郭书磊;刘海英;赵瑞芳;陈彦惠;;联合多群体分析玉米叶片的相关性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8 朱永波;张仁和;卜令铎;韩苗苗;薛吉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菊芳;;干旱胁迫下春玉米叶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反应[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其影响与对策[C];2016年
10 姜闯道;高辉远;邹琦;;缺铁玉米叶片中PSII可逆失活和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增加[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1 杨宏伟;;微波与植物叶片作用的反射特性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2 吴含玉;张雅君;张旺锋;王克如;李少昆;姜闯道;;田间密植诱导抽穗期玉米叶片衰老的光合作用机制[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3 蒋明义;张建华;;玉米叶片中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涉及Ca~(2+)与ROS的交叉谈话[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4 翟淑梅;薛红卫;张举仁;;玉米中编码磷脂酰肌醇合成酶及磷脂酶C的基因的克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5 宋鹏飞;王甜甜;毛培;罗梅浩;;不同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其与抗螟性的关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16 刘芳;徐玉隔;铁双贵;岳润清;齐建双;燕树锋;韩小花;;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17 仝星星;姜雯;;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8 张艳;徐凌;徐明良;;玉米抗灰斑病QTL的精细定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19 徐玉隔;刘芳;铁双贵;岳润清;齐建双;燕树锋;韩小花;;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含量的影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20 刘帆;申双和;李永秀;李丽;邹学智;;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向远;玉米叶片衰老的转录组及miRNA调控机制解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丹;玉米叶片数遗传结构的解析及目标QTL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兰;源库调控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桑建荣;一氧化氮在水分胁迫和脱落酸诱导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周怀林;玉米叶片水分利用的干旱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20年
6 赵文赛;玉米叶片气孔发育对干旱的响应以及重复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和抗旱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胡秀丽;H_2O_2,Ca~(2+)/CaM在ABA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谢志明;硅对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9 陈志强;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叶片的高光谱响应及其诊断[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杨福芹;小麦、玉米叶片和植株氮营养高光谱诊断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11 王晓宇;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2 张阿英;MAPK在ABA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3 汪洪;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4 王帅;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及光系统功能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15 白向历;玉米抗旱机制及鉴定指标筛选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6 张岁岐;根冠关系对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7 吴亚男;不同玉米品种耐阴性评价及高产群体结构[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18 岳桂东;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9 吉春容;降雨对玉米冠层氮素淋洗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0 李文娟;玉米(Zea mays L.)氮素营养生理及其与叶片衰老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枫;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生理及膜脂代谢调控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2 田东旭;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玉米叶片识别与定位[D];吉林大学;2018年
3 张雨晴;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的玉米叶片光合生理信息检测[D];吉林大学;2018年
4 田畅;行向和行距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5 张茜;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叶片酶活性、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6 曲文利;玉米叶片持绿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D];延边大学;2018年
7 熊炳霖;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8 张国坤;基于介电特性的玉米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梁军林;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玉米9417育性转变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丽凤;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寒地玉米叶片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11 苗丰;植物生长复合调节剂对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代谢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2 冯晓钰;夏玉米叶片含水量变化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13 何鑫;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14 梁成;基于作物电信号的耐盐性活体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15 薛贝贝;多胺氧化酶在脱落酸诱导玉米叶片细胞溶质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6 鲁锐;ABA诱导的玉米叶片ZmCCaMK活性研究及亚细胞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7 杜利平;高氮钾营养水平对玉米叶片碳氮代谢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18 张丽;水分—氮素—光照对玉米生长的互作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9 吕淑敏;不同沼液用量对夏玉米源库代谢和产量形成的调节作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20 张俊;H_2O_2参与BR诱导的玉米叶片中MAPK的活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玉华;观察玉米叶片 采取相应措施[N];湖北科技报;2003年
2 记者 李晨 通讯员 王静;新技术使玉米基因编辑不再“大海捞针”[N];中国科学报;2020年
3 行唐县西秀村 赵英良;玉米叶片为何出现皱褶[N];河北科技报;2015年
4 记者 石巍 刘怀;玉米新品种“利民33”创奇迹[N];吉林日报;2012年
5 ;当前玉米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N];吉林农村报;2008年
6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静;构建叶片转录调控网 让玉米基因编辑不再“大海捞针”[N];科技日报;2020年
7 淑勤;墨西哥优12[N];北京科技报;2002年
8 杨登贵;“四膜”技术不惧旱魔[N];宁夏日报;2008年
9 朱春华;玉米中后期需肥多[N];农资导报;2013年
10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罗红兵;强化玉米“幼儿期”基础素质[N];湖南科技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