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
【摘要】:【目的】山核桃低产区和高产区林地土壤理化性状、肥力水平差异大,比较不同有机物料改良其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核桃低产(红壤)和高产(石灰岩土)林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选取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和沼渣4种有机物料,按质量1%的比例添加到供试土壤中,在25℃恒温条件下,在培养开始的0、30、60、90、180天,分别测定了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态铁、锰、铜、锌的含量。【结果】1)红壤经180天培养后,发现有机物料对不同养分的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4种有机物料中仅沼渣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高于对照52.85 mg/kg(P 0.05);4种有机物料都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的作用明显高于竹炭和沼渣处理,分别高于对照13.21 mg/kg、12.07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处理都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 0.05),黄腐酸钾的作用显著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136.00 mg/kg (P 0.05);4种有机物料中,仅黄腐酸钾处理的土壤有效铁含量显著提高,高于对照71.59 mg/kg (P 0.05);仅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高于对照0.94 mg/kg (P 0.05);而对有效锰、铜均无显著提升作用。2)石灰岩土培养180天后,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碱解氮都无显著提升效果;但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水平,其中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显著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4.67 mg/kg (P 0.05);黄腐酸钾提高土壤速效钾的作用显著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P 0.05),高于对照94.00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铁的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90.61 mg/kg、249.43 mg/kg (P 0.05);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竹炭处理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提高,分别高于对照135.74 mg/kg、155.96 mg/kg、51.51 mg/kg (P 0.05);仅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79 mg/kg、2.99 mg/kg (P 0.05);但仅沼渣处理对土壤有效锌有显著提高作用,高于对照3.23 mg/kg (P 0.05)。3)在红壤(pH 4.46)中施用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pH,但仅沼渣处理的提升作用达显著水平,高于对照0.86个单位(P 0.05);同时,仅沼渣处理显著降低了红壤的土壤交换性Al~(3+),较对照降低3.04 cmol/kg (P 0.05)。在石灰岩土(pH 6.13)中,4种有机物料对土壤pH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 0.05),其中黄腐酸钾的作用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高于对照0.98个单位(P 0.05);但4种有机物料对降低石灰岩土的土壤交换性Al~(3+)均无显著效果。【结论】有机物料对不同产量水平的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作用不同:有机物料在高产林地上具有养分供应的提升和协调的作用;有机物料在低产林地上具有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提高土壤pH、降低酸性土壤中铝的生物毒害的作用。
|
|
|
|
1 |
倪幸;窦春英;丁立忠;石红静;马闪闪;赵伟明;赵科理;叶正钱;;有机物料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年05期 |
2 |
吴龙华,张素君;有机物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根际效应的影响Ⅰ.──养分和酶生物学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
3 |
吴龙华,张素君,张岫岚;有机物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的根际效应 Ⅱ.盐分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
4 |
;五种常见有机物料对风沙土有机质积累的贡献大小[J];现代农业;1999年11期 |
5 |
吴龙华,张素君,叶静,朱玺;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土的根际交换性阳离子效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6 |
陕红;;有机物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32期 |
7 |
庞飞;李志刚;李健;;有机物料和氮添加对宁夏沙化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3期 |
8 |
石红静;马闪闪;赵科理;叶立前;李皓;沈颖;赵伟明;叶正钱;;有机物料对酸化山核桃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
9 |
郝耀旭;刘继璇;袁梦轩;周应田;杨学云;顾江新;;长期定位有机物料还田对关中平原冬小麦-玉米轮作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7年06期 |
10 |
李吉进,张琳,倪小会,刘广余;膨润土对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1 |
詹其厚,袁朝良,张效朴;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的改良效应及其机制[J];土壤学报;2003年03期 |
12 |
李吉进,徐秋明,倪小会,安文焕,刘广余;施用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2年02期 |
13 |
诸海焘;田吉林;吕卫光;周丕生;蔡树美;;不同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10期 |
14 |
练成燕;王兴祥;李奕林;;种植花生、施用尿素对红壤酸化作用及有机物料的改良效果[J];土壤;2010年05期 |
15 |
何瑞成;吴景贵;李建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
16 |
杨华;陈莎莎;冯哲叶;邓照亮;李真;王世梅;;土壤微生物与有机物料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10期 |
17 |
王新亮;;有机物料不同施用方法对盐碱地的改良及碧桃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
18 |
徐星凯,张素君,王子健;有机物料对滨海盐渍土重金属根际效应的影响Ⅱ.土壤内源铁形态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19 |
张红桔;马闪闪;赵科理;叶正钱;汪智勇;白珊;;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
20 |
闫晓明,何传龙,王道中,孙义祥,葛树广;不同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培肥改土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
|
|
|
|
|
1 |
迟凤琴;;影响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因素的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
2 |
段建南;王改兰;;旱地土壤有机质变化过程模拟[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