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尿素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尿素,采用尿素熔融工艺分别制备了普通尿素(U)、海藻酸增值尿素(AU)、腐植酸增值尿素(HAU)和谷氨酸增值尿素(GU)试验产品,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N 0.1 g/kg干土,以0—30cm土层干土重量计算)3种增值尿素产品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影响。主要结果,1)与U相比,AU、HAU和GU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12%、13.63%和3.65%;2)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有44.8%48.0%来自肥料氮,AU、HAU、GU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吸收的肥料氮量均显著高于U处理,分别高出4.83%、7.41%和3.12%;3)虽然所有处理土壤残留的肥料氮均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中,U处理在50—90 cm层次土壤肥料氮累积量显著高于AU和HAU处理;4)AU、HAU和GU处理的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U处理显著提高6.38、15.63、3.08个百分点,HAU和AU处理的15N利用率分别较普通尿素高出3.70和2.41个百分点,AU、HAU和GU处理的肥料氮的损失率分别比普通尿素显著降低7.64、9.52和2.19个百分点。
|
|
|
|
1 |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王泽文,刘春田;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肥效的影响[J];核农学报;1993年04期 |
2 |
王福钧;;应用稳定性核素氮-15研究肥料氮素在植物-土壤体系中的平衡[J];原子能农业译丛;1980年01期 |
3 |
黄东迈,高家骅,朱培立;水稻对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探讨[J];土壤学报;1983年01期 |
4 |
殷士学,陈川,王春生,叶军志,吴俊杰,胥拥军;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与肥料氮的转化——盆栽试验[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5 |
陈炳焕,任祖凎,翁伯琦,王东海,张伟光,刘中柱;肥料氮在稻田中的去向[J];福建农业科技;1986年03期 |
6 |
程励励,文启孝,李洪;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土壤~(15)N标记肥料氮的转化[J];土壤学报;1989年02期 |
7 |
赵世伟,陈国良;施肥方法对改善肥料氮素运移及肥效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1期 |
8 |
蔡利华,奉文贵,张玉萍,晋玉霞,陈玲;肥料氮磷钾检测方法探讨[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9 |
蔡利华,奉文贵,张玉萍;肥料氮磷钾含量检测的经验体会[J];土壤肥料;2002年03期 |
10 |
U.R.Sangakkarra;常月帆;;小麦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评价[J];核农学通报;1988年04期 |
11 |
左东峰;深浅施肥的肥料氮在碳酸盐土壤中的转化[J];核农学报;1990年04期 |
12 |
边秀举,王继芝;近年来国内外麦田肥料氮去向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
13 |
刘芳;小麦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的探讨[J];核农学通报;1994年02期 |
14 |
汤炎,殷士学,郭东歌,袁庆武,张浩;淹水培养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形成与肥料氮转化的影响[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5 |
;增施肥料后不同作物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利用[J];新疆农业科技;1981年02期 |
16 |
李仁岗,王淑敏,王克武,吴荣臻,吴文可;冬小麦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及氮素平衡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2年04期 |
17 |
温贤芳,李东阳,张希忠,陈一珠;利用同位素~(15)N、~(32)P研究水稻对混(复)合肥料氮磷的吸收利用[J];核技术;1986年03期 |
18 |
汤惠华,洪如水;配施的有机无机肥料氮在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残留特征[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年03期 |
19 |
李庆;;对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化学分析[J];湖北农机化;2009年01期 |
20 |
张朝;车玉萍;李忠佩;;模拟土柱条件下黑土中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