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土钾有效性和钾释放的研究
【摘要】:紫色水稻土全钾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中等偏下水平,土壤对钾素的供应总体不足。作物吸收的钾,矿物钾占76.95%,速效钾和缓效钾仅占10.81%和12.24%。土壤矿物钾释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随土壤颗粒粒径的下降显著增大,在80分钟时,释放量仍高达08~8.8mg·kg-1.min-1,80分钟内的累积释放量为土壤缓效钾的1.5~2.0倍;土壤速效钾的形成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向稳定。不同土壤矿物钾的释放顺序和土壤速效钾形成顺序的不一致性,是由它们的机理和土壤性状综合造成的,但是,Elovich方程都能较好地拟合土壤矿物钾的释放过程和土壤速效钾的形态过程,方程参数b值能反映过程进行的速度。
|
|
|
|
1 |
徐建忠;四川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分异[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2 |
高明,魏朝富,陈世正,谢德体;紫色水稻土对硅酸盐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J];土壤通报;1998年04期 |
3 |
周宝同,高明,魏朝富,谢德体;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胶体表面磷吸附的动力学研究(英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4 |
高明,魏朝富,谢德体,陈世正;紫色水稻土对硅酸盐的吸附解吸与释放动力学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5 |
王姣爱,杨萍果,张定一,姬虎太;不同小麦基因型对土壤钾的吸收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黄雪夏;唐晓红;魏朝富;谢德体;;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6期 |
7 |
马世五;高雪松;邓良基;胡玉福;李亨伟;黄春;;不同母质发育的紫色水稻土腐殖质分布特征[J];山地学报;2008年01期 |
8 |
吴艳;郝庆菊;江长胜;;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4期 |
9 |
祝滔;郝庆菊;江长胜;袁雪;;耕作方式对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全氮及碱解氮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
10 |
辜运富;张小平;涂仕华;Kristina Lindstrm;;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1年03期 |
11 |
辜运富;张小平;涂仕华;孙锡发;Kristina Lindstrm;;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
12 |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1期 |
13 |
李学平;石孝均;;紫色水稻土磷素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
14 |
谢建昌;;土壤钾素研究和钾肥施用的现状[J];干旱区研究;1986年03期 |
15 |
唐晓红;邵景安;高明;魏朝富;谢德体;潘根兴;;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
16 |
;环境地学[J];环境科学文摘;2010年04期 |
17 |
马学兵,陈世正;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8 |
邹申清;;贵州土壤钾素的化学侵蚀[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0年02期 |
19 |
于宁先;;生物化肥 亟待开发[J];科技致富向导;2000年03期 |
20 |
;编后语[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