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正文,王德利,臧传来,杨莲双;大兴安岭次生林白桦对林下日阴菅及其它主要草本植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08期 |
2 |
詹亚光,曾凡锁;富含多糖的白桦成熟叶片DNA的提取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3 |
刘雪英;朱晓梅;王天亮;刘雪峰;;黑盘孢属1中国新纪录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
4 |
刘雪梅,杨传平;东北地区白桦雌配子体的形成与胚胎发育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
5 |
宋学东;李慧玉;姜静;梁艳;;白桦花芽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6期 |
6 |
沈建强;;阿干天然林区白桦黄斑星天牛生活史调查[J];甘肃科技;2008年09期 |
7 |
徐化成,范兆飞;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3年03期 |
8 |
詹亚光,杨传平;白桦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和不定芽分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2期 |
9 |
罗大庆,郑维列,王景生,方江平,辛学兵,钟国辉;西藏米拉山白桦种群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
10 |
刘雪梅,杨传平,耿峰;白桦胚珠发育及胚、胚乳发育关系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5年03期 |
11 |
刘艳芬;;白桦的人工栽培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
12 |
尹静;任春林;詹亚光;滕文华;陈秀福;王玉成;孙红冉;;可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化的白桦内参基因[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年10期 |
13 |
姜静,杨传平,刘桂丰,刘玉喜,任旭琴;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及种源区划[J];植物研究;2001年01期 |
14 |
张社奇,张文辉,雷瑞德,钱克红;陕北白桦个体生长过程的谐波分析[J];植物研究;2001年01期 |
15 |
杨慧;娄安如;高益军;宋宏涛;;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2期 |
16 |
刘忠玲;王庆成;孙欣欣;;白桦和落叶松苗木对其纯林土壤养分的生物检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
17 |
祖元刚,毛子军,袁晓颖,赵玉香;白桦的开花时间及生殖构件的数量与树龄和树冠层次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
18 |
王爱民,祖元刚;以光合效率度量天然白桦种群生态位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2年01期 |
19 |
王秀伟;毛子军;;7个光响应曲线模型对不同植物种的实用性[J];植物研究;2009年01期 |
20 |
赵松岭
,张大勇;青杆林恢复演替的竞争模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