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小麦花药培养新方法
【摘要】:
<正> 自从首次报道获得小麦花粉植株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提高花粉植株产率的研究。已经肯定的对小麦花药培养十分重要的因素有:(1)用适当的化学杀雄剂在减数分裂前后处理供体植株;(2)在3—5℃下预处理花芽1—7天;(3)采用花粉单核中期的花药作为培养物;(4)在29—30℃弱光下培养;(5)选用合适的培养基。至于花药培养基的研究,以往的文献指出,小麦和水稻花药培养要求适当低的铵离子浓度,因此具有低铵离子的N6及马铃薯二号培养基一直被用于小麦花药培养。近
|
|
|
|
1 |
郭继英;姜全;赵剑波;陈青华;;桃单倍体植株的主要特征特性[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邓云;孙德玺;徐小军;安国林;马如海;李卫华;;西瓜单倍体诱导研究进展[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3 |
田义;杨振英;张利益;张彩霞;康国栋;丛佩华;;‘寒富’和‘新嘎拉’苹果多倍体纯系的创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4 |
叶兴国;林志珊;杜丽璞;徐惠君;殷桂香;王美蛟;陶丽莉;张悦;魏亦勤;任贤;韩晓峰;孙伟珊;马员春;徐琼芳;辛志勇;;小麦细胞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5 |
柳俊;谢从华;宋波涛;田振东;蔡兴奎;聂碧华;;我国马铃薯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
6 |
贺云新;张志刚;李育强;梅正鼎;曾昭云;;组织培养技术在棉花育种和栽培中应用展望[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7 |
刘独臣;房超;李跃建;刘小俊;梁根云;;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8 |
赵泓;;茄子花药培养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产生单倍体和双单倍体植株[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9 |
邓云;孙德玺;徐小军;安国林;马如海;李卫华;;西瓜单倍体诱导研究进展[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10 |
王甜甜;葛红;梁国鲁;杨树华;杨爽;葛维亚;;菊花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植株鉴定[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