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瘤菌转移接合子侵染的白三叶草根部形态特征研究
【摘要】:以三叶草根瘤菌野生型菌株Rhizobium trifolii ANU 843的寄主范围基因转移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菌株300所获得的转移接合子290接种白三叶草。接种后24小时根毛细胞开始形成典型的弯曲;接种后48小时根毛细胞壁被部分溶解,在被侵染的根毛细胞中可观察到侵染线,皮层细胞大量分裂。植物接种试验表明,白三叶草接种豌豆根瘤菌菌株300的不结瘤,而接种转移接合子290和菌株ANU 843的能结瘤,表明三叶草根瘤菌的寄主范围基因导入豌豆根瘤菌,改变了豌豆根瘤菌的寄主范围,因而能够诱导白三叶草正常结瘤。
|
|
|
|
1 |
黄世贞,M.A.Djordjevic,B.G.Rolfe;导入三叶草根瘤菌寄主范围基因对豌豆根瘤菌侵染白三叶草的影响[J];遗传;1992年06期 |
2 |
黄世贞;豌豆根瘤菌转移接合子浸染白三叶草的细胞生物学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
3 |
陈传芳,李义文,陈豫,白建荣,李辉,朱银锋,陈受宜,贾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耐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白三叶草[J];遗传学报;2004年01期 |
4 |
饶用夏;周建勇;杨肇琛;;白三叶在凉山州生态适应性的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
5 |
赵志文,赵强,崔德才;转反义磷脂酶Dγ基因白三叶草的获得[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1期 |
6 |
陈汉才,郁宝麟,郭一松,宋鸿遇;豇豆根瘤菌NGR234和紫云英根瘤菌109感染紫云英的比较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90年04期 |
7 |
缪礼鸿,周俊初;导入外源DNA的大豆根瘤菌22-10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与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8 |
杨文儒;;白三叶草直接接种根瘤菌的试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9 |
刘天晖;;苹果园白三叶草栽培的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
10 |
惠文森;王康英;周军;;收获后存放时间对三叶草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1 |
郑伯平;郑长英;顾松东;赵川德;;白三叶草生长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变化[J];环境昆虫学报;2010年01期 |
12 |
张金玲,张静娟;异源nifA~C对根癌土壤杆菌nif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J];生物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
13 |
李锋瑞,A.Elgersma;气候因子和非气候因子对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
14 |
李晓林;曹一平;;VA菌根菌丝对三叶草固氮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15 |
范玉贞;;白三叶草抗寒性生理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
16 |
蒋杰贤;万年峰;季香云;淡家贵;;桃园生草对桃树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
17 |
刘建卫,吴显荣;高粱、苏丹草、百脉根和白三叶草生氰遗传的研究和进展[J];遗传;1985年05期 |
18 |
张海峰;杨忠琴;;兰州地区白三叶草坪的建植与养护[J];甘肃科技;2009年18期 |
19 |
周俊初;根瘤菌类菌体的繁殖能力——Ⅰ.在三叶草根瘤中(Triflium repen L.)[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20 |
魏宁生;李毅;;苜蓿花叶病毒(AMV)白三叶草分离物-Wc的研究[J];中国病毒学;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