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摘要】:采用PEG比色法和捕捉法ELISA,较系统地检测了健康脐血的非特异性、单特异性和6类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TCIC)。结果发现,脐血的3.5%PEG沉淀物和IgM/IgG-TCIC与育龄女性一样均为100%,且无含量的显著差异;两者的2%PEG沉淀物、复合IgG/Ig/C3-TCIC虽均为100%,但后者的含量却显著高于前者;而IgM/C3、IgA/C3、IgG/IgA和IgA/IgM-TCIC在脐血基本为阴性,在育龄女性则均为阳性。这些结果提示,脐血免疫复合物有母血和胎儿自身形成两种来源,具有重要的免疫生物学意义。
|
|
|
|
1 |
王守良,俞树荣,张桂香,向信礼;免疫电镜对实验感染小鼠体内Q热立克次体的检出[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
2 |
蒋闺臣;用Clq结合试验测定乳癌患者的免疫复合物[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
3 |
陈祖琼;新近诊断为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清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0年02期 |
4 |
许安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肾脏疾病[J];赣南医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
5 |
林飞卿,秦慧莲,章谷生;人淋巴细胞的E花环 Ⅲ.稳定性E花环形成的条件与临床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
6 |
汪健翔,胡善联,李翀;母婴间乙型肝炎传播的调查——附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预防效果的观察[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5期 |
7 |
马鸣岗;非甲非乙型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
8 |
宋名通;小儿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
9 |
郝连杰,李方和,杨芙蓉,邵启华;胸腺素的临床研究(胸腺素的活性鉴定及对一些疾病E-玫瑰花结形成率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
10 |
管惠英,吴健民;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检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