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绵油31高产制种技术
【摘要】:绵油3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有甘蓝型油菜高芥酸隐性核不育系绵703AB-2作母本,以优质高芥酸隐性核不育恢复系绵恢957-204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工业用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9)510008。该品种广适、高产、高油、高芥酸、抗性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秋季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制种产量从8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130kg/667m~2,产量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
|
|
|
1 |
谢卓霖;魏星奎;;全国首个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322”在四川省诞生[J];北京农业;2012年17期 |
2 |
汤天泽;蒙大庆;李芝凡;胥岚;范其新;陈军;刘念;;工业专用特高芥酸杂交油菜新品种绵油309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1年06期 |
3 |
韩仁长;黄冠;余洪根;郝方结;;高芥酸油菜新品种豪油29的选育[J];园艺与种苗;2019年09期 |
4 |
汤天泽;蒲晓斌;谢卓霖;蒙大庆;李芝凡;范其新;刘念;牛应泽;;我国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5期 |
5 |
李正章;发展高芥酸油菜,开发利用芥酸系列产品[J];湖南农业科学;1987年04期 |
6 |
李斌;戴维;钟思成;;特高芥酸杂交油菜绵油309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3年10期 |
7 |
蒲定福;袁代斌;蒙大庆;胥岚;李芝凡;郭子荣;;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5号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年04期 |
8 |
罗兰·琼森;杨曼影;;油菜籽的芥酸遗传[J];青海农林科技;1982年02期 |
9 |
袁代斌,蒲定福,蒙大庆,李芝凡,胥岚,郭子荣;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年03期 |
10 |
陈静;饶勇;肖华贵;杨斌;李超;;甘蓝型油菜高芥酸材料的筛选与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11 |
岳斌;常国华;李万江;张仁陟;;芥酸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其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18年05期 |
12 |
王兆木,李艺;芥菜型油菜芥酸遗传规律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
13 |
李秉衡;;值得重视的无芥酸油菜新品种[J];甘肃农业科技;1979年06期 |
14 |
;无芥酸甘蓝型冬油菜品系(种)81008[J];农业科技通讯;1984年08期 |
15 |
刘定富;刘后利;;甘蓝型油菜芥酸基因的等位性和同一性分析[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16 |
傅寿仲,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高建芹,陈新军;工业专用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选育[J];作物学报;2004年05期 |
17 |
龚仁才,顾锡坤,郑元本,李云昌,蔡明;杂交油菜——中杂3号[J];中国油料;1991年01期 |
18 |
吴关庭;郎春秀;陈锦清;;工业用高芥酸油菜育种与应用[J];核农学报;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