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小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保川  陈巨莲  倪汉祥  孙京瑞  武予清  
【摘要】:采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从小麦叶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吸收光谱等分析技术,鉴定出其结构为异荭草甙和异荭草甙-7-O-阿拉伯糖-葡萄糖苷。将不同浓度的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加入麦长管蚜全纯人工饲料中饲养麦长管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异荭草甙对该蚜有明显的抗生性,其抗性阈值浓度为0.02%左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有才,张焕林,崔娜珍;麦长管蚜在小麦植株上的垂直分布[J];昆虫知识;1996年03期
2 赵子俊;;麦长管蚜和莜麦红叶病[J];山西农业科学;1983年11期
3 蔡青年,张青文,高希武,王宇,周明牂;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4 陈巨莲,倪汉祥,丁红建,孙京瑞;麦长管蚜全纯人工饲料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5 王丽荣;王守明;郭强;;灯下有翅麦长管蚜消长及在穗蚜短期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1991年03期
6 庞保平,赵建兴,周晓榕,关明卓;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白莉,尹青云,李锐,王孝威,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希平;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8 丁世飞;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J];昆虫知识;1998年01期
9 钱幼亭,周广和,张淑香,张向才;麦长管蚜有性世代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2年01期
10 李定旭,刘绍友;麦田食蚜天敌对麦长管蚜控制效应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2年01期
11 张新瑞;郭满库;朱福成;宋位中;;麦长管蚜和二叉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1991年05期
12 张汝霖;于锁英;刘马俊;白秀蛾;潘永刚;赵丽娜;崔素琴;;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J];小麦研究;2001年01期
13 罗瑞梧;杨崇良;尚佑芬;李长松;;麦长管蚜虫源问题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8年03期
14 李锐,李生才;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5 刘保川,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丁布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1期
16 刘绍友,李定旭;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0年03期
17 王洪誉;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8年04期
18 蔡青年,张青文,王宇,周明;小麦体内生化物质在抗蚜中的作用[J];昆虫知识;2003年05期
19 胡想顺,赵惠燕,李军,张宇红,刘佰明,李东鸿,胡祖庆;3个新引进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7期
20 刘伟,高希武,赵光宇,郑炳宗;抗蚜威对七星瓢虫和麦长管蚜选择毒性机制的研究[J];农药;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潘跃东;;禾谷丝核菌胞外酶的产生及其对小麦作用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夏平;;广增素对玉米、小麦的增产效果试验初报[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彬彬;;小麦冻害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成玉;张仁志;于宝富;章玉琴;贲秀兰;;播种期对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柳芳;;天津市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与特点探讨[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春梅;刘雪梅;史久芳;;民权县小麦除草剂使用现状与对策[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7 侯庆树;;小麦病毒种类及真菌传小麦病毒病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吴爱国;游树立;;选育小麦多抗新品种 探索高产稳产新路子[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段迎辉;郭军;王淑娟;于秀梅;黄丽丽;康振生;;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TaAlaAT1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敏杰;李会群;樊付生;;濮阳市麦田除草剂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小麦白粉病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克隆、特征分析、定位及表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胡祖庆;环境胁迫条件下麦长管蚜种下体色型分化生态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徐昭焕;中国麦长管蚜的种群分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刘勇;小麦—麦蚜—天敌互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史建荣;小麦赤霉病菌与寄主小麦的互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蒋红玲;麦长管蚜G蛋白β和γ亚基的基因克隆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李爱丽;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朱振东;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荣;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的ISSR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张翠茹;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RAPD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陈荣丽;BION对小麦抗叶锈病性的诱导及生化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博;条锈菌诱导的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查玉兵;小麦中除虫脲残留分析标准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海燕;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相关基因组DNA片段的分离与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顾小伟;小麦(Triticum aestivum)Pm4α近等基因系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克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陈迅奋;小麦抗病及其相关基因候选克隆的定位与SSR标记的定位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张莉;麦长管蚜全人工饲料的筛选及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殖、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郭娴;小麦白粉菌诱导早期的基因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光年;小麦长成灯头穗 缘自“后天”得的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2 于小群高彦堂;秦州区全力防治小麦病虫害[N];天水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东升;全国小麦秋播拌种将达1.6亿亩[N];农民日报;2004年
4 根年;小麦播前狠抓病虫害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2年
5 姚新建 何国旗;小麦后期怎样管理[N];河南科技报;2006年
6 王玉堂;春季如何防止小麦受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7 王玉堂;小麦春季地下害虫的防治[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小麦后期须防治倒伏[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王凤乐;播种小麦合理用药[N];农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宁启文;要求抓好当前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N];农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