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刑事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

张栋  
【摘要】:近年来,中国刑事证据立法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证据制度体系。但是,从"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和非法证据排除这两个重要证据规则的适用情况看,刑事证据立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法律适用或者制度执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证据制度体系没有实现优化配置。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并非否定我国当前的证据制度体系,而是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遵循证据适用规律,在立法论层面上优化证据规则设置,消除妨碍证据制度优化适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运作,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要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立法应在通常意义上界定证据规则,某些关键性的证据规则不应缺失,重要的诉讼行为应尽早进行,给予前置式的证据规则以优位,这也更为契合审判中心主义与证据裁判主义的价值内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士敏;;试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诉讼法论丛;2003年00期
2 李瑶;;对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反思[J];消费导刊;2007年10期
3 尤欣欣;;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研究综述[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8年01期
4 蒋人文;;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0年10期
5 周国均;;论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6 徐静村;证据制度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7 赵金福;证据制度的四项原则[J];人民司法;1997年08期
8 卞建林;略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人民检察;2000年11期
9 王旭,杨荣东;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J];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04期
10 刘敢生;宫鲁江;杨俊广;;浅议设立民事一审固定证据制度[J];学习与实践;2000年10期
11 王海燕;;古代中国证据制度刍议[J];研究生法学;2000年04期
12 阳旭东;略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13 裴苍龄;创立新证据制度的初步构想[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6期
14 邓颖;民事证据制度亟需完善[J];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5 左卫民,刘涛;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6 杨喆,韩兰英;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缺陷与立法抉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7 徐继敏;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探析[J];河北法学;2004年01期
18 李昌博,张渝玲;判断“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标准——中美有关证据制度的比较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9 胡玉霞;我国证据制度命名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0 王芳;试论证据制度改革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代春;;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证据制度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王松鹤;余滢;;被忽视的证据:刑事审判中独立量刑证据制度的缺失与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萃;清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贻湘;浅析两宋证据制度[D];南昌大学;2009年
2 郑军;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欧阳巍林;论我国证据制度间架性特征[D];郑州大学;2013年
4 王亚琼;试论唐代的证据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平顺;汉代证据制度[D];南昌大学;2014年
6 寇英杰;我国量刑证据制度独立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7 崔鑫盈;论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的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苑栋;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付伟;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10 孙云康;论法官庭外调查证据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琪斌;谈庭前证据交换的实现[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邓友福 瞿俊鹏;无锡开展证据维权宣教日活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倪梦霜;我国证据制度建设取得里程碑式成果[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课题组成员 张立新 路诚 张春颖 李祖兴 霍立刚;完善短信证据制度 提高刑事审判质效[N];人民法院报;2012年
5 记者 蒋皓;构建中国特色证据制度体系[N];法制日报;2013年
6 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毕玉谦;民诉法修订与证据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记者 刘金林 见习记者 李晶晶;结合检察实际完善我国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9年
8 许云霞;有关证据问题的几点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吴晓锋 邢东伟;证据当庭认有错庭上纠[N];法制日报;2013年
10 金牛研;论瑕疵证据的证明力[N];检察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