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
【摘要】: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