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
【摘要】:黄河水沙变化关乎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黄河水量出现大幅锐减,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下游可持续发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对于解析黄河水沙变化动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径流量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MK趋势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系统分析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四个典型流域(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1960—2015年间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Budyko水热平衡方程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960—2015年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流域径流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径流量均在1979年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同基准期(1960—1979年)相比,P2时期(1980—1999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64%~76%;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P3时期(2000—2015年)人类活动成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达71%~88%。
|
|
|
|
1 |
张晓华,潘贤娣,李勇,岳德军;黄河中游干流泥沙组成规律[J];泥沙研究;1999年04期 |
2 |
赵蓉,倪晋仁,孙卫玲,张岚;黄河中游泥沙对铜离子的吸持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潘威;郑景云;萧凌波;闫芳芳;;1766年以来黄河中游与永定河汛期径流量的变化[J];地理学报;2013年07期 |
4 |
冉大川;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J];泥沙研究;2000年03期 |
5 |
郭利伟,高夏辉,张丽娟;黄河中游区雨量采集浅析[J];山西水利;2004年06期 |
6 |
史辅成;易元俊;高治定;;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J];水文;1984年06期 |
7 |
陈小红,刘美南,胡荣轩;黄河中游区水沙时空分布及衰减分析[J];水文;1997年01期 |
8 |
贺瑞敏;王国庆;张建云;;环境变化对黄河中游伊洛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2期 |
9 |
汪亚平;黄河中游小流域产沙机理与治理对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0 |
姚鸿翥;;黄河中游解冻预报方法[J];黄河建设;1958年12期 |
11 |
孟宪荣;;黄河中游洪水测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治黄科技信息;1997年01期 |
12 |
孙世雷;宁爱琴;索虎勤;陈冬冬;李月;张宁革;万国强;;2017年黄河中游1号洪水水沙特性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33期 |
13 |
王国庆;李永涛;金艳;郭春仙;荆新爱;李皓冰;;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的水文模拟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4 |
韩鹏;王艺璇;李岱峰;;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河川基流时空变化及其对水土保持响应[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20年03期 |
15 |
刘致云,韩雪梅;黄河中游区水文勘测新技术[J];中国水利;1998年08期 |
16 |
王云璋;彭梅香;温丽叶;;80年代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及其对入黄沙量的影响[J];人民黄河;1992年05期 |
17 |
郭政昇;郑国璋;赵培;肖杰;;水汽源区变化对黄河中游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8年11期 |
18 |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趋势研究[J];人民黄河;1996年11期 |
19 |
武荣;陈高峰;张建兴;;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