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桂林地区短时暴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王艳兰  孙莹  熊文兵  周文志  郑传新  
【摘要】:通过制作混合扫描面,调整Z-I关系和自动站雨量校准等方法对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进行了优化,使雷达估测降水误差明显减小。运用交叉相关法、降水算法对雷达反射率因子进行计算,得到了未来1~2 h的定量预测降水。按照暴雨预警信号标准,将估测降水与预测降水累加,可及时获得暴雨预警信号信息,自动生成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分布图,对达到预警信号标准的站点及时通过手机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提示信息。结合多层次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集自动站资料查询、雷达降水监测、临近预测、暴雨预警功能为一体的桂林雷达定量降水监测预警平台,为有效监测预警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洪涝等气象灾害提供了客观定量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敏;王建林;;青岛地区2007年“7.18”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山东气象;2008年02期
2 严红梅;方夏;梁亮;;2007年6月14日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J];科技通报;2010年01期
3 李新芳;;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分析[J];四川气象;2007年S1期
4 沈翊;;多普勒雷达降水产品与自动站降水实况对比分析[J];浙江气象;2008年04期
5 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叶金印;方翔;张娇;张雪晨;袁松;施帅红;;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J];气象;2009年02期
6 陈传雷;陈艳秋;孙欣;;多普勒雷达回波在辽宁一次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7 董如根;顾松山;朱明;;“07·8”马安镇特大暴雨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年04期
8 才奎志;袁子鹏;孙晓巍;桑明刚;曲荣强;;2007年7月31日暴雨过程卫星云图和雷达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梁敏妍;管勇;苏耀墀;袁锡沛;;粤西南地区特大致洪暴雨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S2期
10 黄振;宋煜;何玉科;;2004年8月3日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1 郑媛媛;刘勇;朱红芳;阮征;吴林林;;“973”加密观测期间合肥地区不同类型暴雨的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4期
12 彭双姿;姚蓉;刘从省;田泽云;林明丽;刘红武;陈静静;尹忠海;;“2010·05”湘中突发性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0年04期
13 滕岩;任钟冬;张昊;;一次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6年01期
14 JimReed,蓝祥;天气的新前景[J];世界科学;1998年03期
15 邱崇践,余金香,QinXu;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尺度系统短期预报的改进[J];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16 王峰云;METEOR 360AC型多普勒雷达功能和风场反演UW技术简介[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17 罗清,周和生;云贵高原对流回波的速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18 白先达,陈博杰,张瑞波,邹玲;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J];广西气象;2005年03期
19 邵玲玲,孙婷,邬锐,黄炎;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在强风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5年09期
20 何健;王春林;毛夏;孙向明;;利用雷达回波与GIS技术反演面雨量研究[J];气象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叶红;赵玉春;张兵;肖艳姣;;“7·8”特大暴雨过程雷达风场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2 王荣基;何玉科;;热带气旋“麦莎”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吕作俊;朱恩超;陈红霞;陈莹;李晓琳;曹苏娅;;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系统性暴雨预报过程中的应用[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秀玲;;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宗鹏程;白卡娃;魏晓奕;;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资料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6 朱君鉴;张少林;刘恭淑;;两次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7 吕作俊;高省莉;陈红霞;效文娟;任轶;;两次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邱崇践;邵爱梅;杨毅;;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流场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玉科;王荣基;;“6·23”大连地区暴雨过程雷达回波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王丽荣;胡志群;匡顺四;;应用雷达产品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保;华北回流天气的多尺度结构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李柏;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寿亦萱;中尺度高空急流—锋云系与暴雨的结构及演变机制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常越;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魏应植;雷达和卫星图像在登陆福建台风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许小永;四维变分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及其反演暴雨中尺度结构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何立富;“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杨帅;华北暴雨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周玲丽;登陆台风短时暴雨中的中β尺度辐合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地图设计及单多普勒雷达水平风场某些反演技术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2 陈宏波;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于华英;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云模式数值模拟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孙宁;采用二步变分法反演多普勒雷达风场及其在中尺度暴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杨婷;“1008”甘肃省暴雨过程干侵入的模拟与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春文;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杨艳蓉;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张勇;暴雨过程大气廓线仪资料分析及其模拟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杨凡;多普勒雷达估测阻挡区域的降水及回波相关追踪方法的初探[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马晓华;2007年8月陕西一次暴雨过程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覃世默 实习生 李巧艳 玉晓艳;崇左年内将建多普勒雷达观测站[N];广西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周晖;邵阳市委副书记希望多发挥多普勒雷达效益[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蒋斌;多普勒雷达在我州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段心灵 本报记者 周文廷;市长关心多普勒雷达建设项目[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5 通讯员 孙明云;将多普勒雷达外推法移植到业务平台[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曾居仁 林长江;挺进七星山[N];中国气象报;2004年
7 本报驻京记者 徐彬;沙兰镇暴雨何以成“漏网之鱼”[N];南方周末;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陆铭;气象护航 峡江作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江然 吴婷婕 陈春忠 许德明;惊心动魄12小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记者 郑菲 通讯员 王德英;“两条腿走路”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