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摘要】:目的构建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SAG1)重组表达质粒,研究SAG1蛋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根据RH株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方法获得SAG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重新设计引物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抗原经纯化和复性后免疫小鼠,ELISA法测定其抗体滴度的变化,并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检测免疫保护力。结果与已知的SAG1基因核苷酸序列(S76248)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7%;表达的SAG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该重组抗原能被羊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经间接ELISA检测,小鼠免疫后产生了较高的抗体;动物保护性实验表明,虽然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AG1重组表达质粒,SAG1蛋白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不强。
|
|
|
|
1 |
苑文英;刘辉;刘秀华;刘嘉琳;;弓形虫表面抗原和致密颗粒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3期 |
2 |
余涌;;感染弓形虫大鼠自身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感染途径的影响[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3期 |
3 |
姜昌斌;β-干扰素在抗弓形虫感染中的作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4期 |
4 |
孙怡;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
5 |
李学瑞;赵象忠;王艳华;张德林;;弓形虫微线体蛋白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4期 |
6 |
张荣富;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年02期 |
7 |
陈海峰;弓形虫感染与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年02期 |
8 |
史金阳,刘兰青,吕绳敏,任舒月,徐森;妊娠期弓形虫感染与垂直传播[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年05期 |
9 |
孙伟,王萍;弓形虫感染对体外授精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
10 |
叶灿义,姚承中,邹学华,张冠英;韶关市郊鼠类弓形虫感染血清学初步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年04期 |
11 |
刘涛;李凌;周光荣;熊美华;;弓形虫RH强毒株对大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J];贵州医药;2007年06期 |
12 |
苑文英;吴素焕;刘秀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及疫苗研究进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3 |
顾圣祖,卢慎,马以武;先天性弓形体病与唇、腭裂伴多发性畸形的关系[J];上海口腔医学;1992年02期 |
14 |
赖植发,陈晓光;弓形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15 |
徐军;孙新;;弓形虫抑制宿主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7年04期 |
16 |
姚远;何深一;王花欣;周怀瑜;赵红;李婷;薛明福;朱兴全;;SAG1-MIC8复合DNA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研究(英文)[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2期 |
17 |
沈继龙;;弓形虫抗原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进展[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4年04期 |
18 |
蔡力汀,舒衡平,王丹静,蒋立平,吴翔;编码弓形虫致密颗粒抗原-1(GRA1)质粒DNA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英文)[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4期 |
19 |
殷国荣;杨亚波;郑金平;杨建一;侯玉英;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弓形虫感染致发育毒性与垂直传播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08期 |
20 |
汪咏梅;向伟;圣蒂·莫尔;;CD73对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繁殖过程的影响(英文)[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8期 |
|
|
|
|
|
1 |
吕盈盈;谷俊朝;;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