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在失重生理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长期失重环境会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体育运动锻炼是目前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空间站采用的中低强度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案耗时较长,高强度锻炼虽然可能更为有效,但需要较大的锻炼设备和较高的维修成本。血流限制结合较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即可使肌肉力量、有氧耐力和心血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当前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进行系统的分类阐述,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运动锻炼或许可作为现有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辅助和有效补充。
|
|
|
|
1 |
何涵宇;刘宏艳;郭义;;中医药在失重生理效应中的实验研究综述[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1年03期 |
2 |
;神九航天员开展航天医学实验[J];载人航天;2012年04期 |
3 |
Haldar K;山慧贤;;在局部狭窄的血管中粘弹性血流的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3期 |
4 |
孙亚志,崔建,李春生,庄祥昌;强肌Ⅰ、Ⅱ号中药改善尾吊大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和肌肉力学特性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3年04期 |
5 |
李莹辉;;航天医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6期 |
6 |
李莹辉;孙野青;郑慧琼;商澎;曲丽娜;雷晓华;刘红;刘敏;赫荣乔;龙勉;孙喜庆;王俊峰;周光明;孙联文;;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与展望[J];空间科学学报;2021年01期 |
7 |
沈羡云,黄华明,陈士贵,向求鲁,孟京瑞;24小时头低位卧床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3年05期 |
8 |
刘伟波;刘朝霞;陈金盾;夏云;;航天员长期驻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载人航天;2015年06期 |
9 |
王宝珍,李勇枝,辛冰牧,范全春,王静,薛春美;卧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辨证论治效果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
10 |
R.Skalak;S.R.Keller;T.W.Secomb;诸建初;;血流力学[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3年04期 |
11 |
王林杰;曲丽娜;李英贤;陈晓萍;李莹辉;;我国失重生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年02期 |
12 |
黄文美;;主动脉内气囊搏动中血流的流体力学分析[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