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格局
【摘要】: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
|
|
|
1 |
谷永昌;张志飞;张洁;;板峪口—上寨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
2 |
喻安光,郭建强;扬子地台西缘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7年04期 |
3 |
东方;北山地区发现特大型推覆体和韧性剪切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4 |
李同柱;冯孝良;张惠华;吴振波;唐高林;夏祥标;;四川省九龙县中咀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2期 |
5 |
Roy Kligfield Jean Crespi ;S.Naruk G.H.Davis;张春仁;;拉伸造山带的位移和应变模式[J];世界地质;1987年03期 |
6 |
F. Robert;A. C. Brown;骆辉;;魁北克阿比提比绿岩带西格马矿山太古宙含金石英脉:第一篇地质条件和脉系的形成[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7年02期 |
7 |
Jeong Hwan Kim;Weon Seo Kee;金伯录;;韩国和顺煤田淳昌剪切带的构造特征[J];世界地质;1993年03期 |
8 |
李鸿儒;周乐群;;鄂东北京桥—芳畈韧性剪切带初探及其含矿性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1994年01期 |
9 |
吉磊;江西武功山东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J];地质科学;1995年01期 |
10 |
樊光明,薛重生,杨晓松;江西田里和浙江游溪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1 |
黄银宝,丁春梅;柴北缘宽沟口—红旗沟韧性剪切带及其金成矿动力机制探讨[J];西北地质;2003年04期 |
12 |
宋传中,朱光,刘洋,牛漫兰,刘国生;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规律、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03年01期 |
13 |
王晓文;;梅州长沙—梅南韧性剪切构造带特征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S1期 |
14 |
李洪奎;李忠权;王道永;刘援朝;吴德超;马子宁;;四川泸定韧性剪切带红军楼剖面特征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
15 |
李忠权,竺国强,应丹琳;韧性剪切带的识别特征及其变形发育史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16 |
李英;;韧性剪切带与秦岭的铅锌矿化[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年03期 |
17 |
于明旭,任风翘;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区韧性剪切带变质作用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1992年03期 |
18 |
陈存榕;林东燕;;上杭—云霄地区韧性剪切带中金元素富集规律的探讨[J];福建地质;1993年03期 |
19 |
黄国夫;管太阳;余达淦;魏秀伟;;南城洪门韧性剪切带构造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20 |
钱惠林;;论越城岭隆起西缘同构造混合岩化韧性剪切带[J];湖南地质;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