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立强,张中杰,王光杰,赵爱华,陈东;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1期 |
2 |
袁四化;刘永江;葛肖虹;任收麦;吴光大;李伟民;刘欢;郭新转;;阿尔金山中-新生代隆升历史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06年02期 |
3 |
李孝泽,董光荣,陈惠中,郑洪波,靳鹤龄,金炯;从青藏高原南北两个磨拉石剖面的对比看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J];中国沙漠;2001年04期 |
4 |
傅容珊,徐耀民,黄建华,李力刚;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5 |
杨通;南燕云;张智杰;于潇;王效科;;基于主被动遥感协同的山体隆升动态监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年10期 |
6 |
张文高;陈正乐;蔡琳博;韩凤彬;孙岳;吴玉;孟令通;何江涛;马骥;杨斌;;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J];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
7 |
孙岳;陈正乐;王永;韩凤彬;吴玉;孟令通;张昊;;天山山脉中新生代差异隆升及其机制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2期 |
8 |
陈正乐,王小凤,冯夏红,Michael Poage,陈宣华,马天林,王长秋;稳定同位素在山脉隆升历史重建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
9 |
马寅生,崔盛芹,吴淦国,吴珍汉,朱大岗,李晓,冯向阳;辽西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2000年03期 |
10 |
王东;王国芝;刘树根;;川东南地区燕山期以来的隆升剥蚀历史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
11 |
赵红格;刘池洋;王锋;王建强;李琼;姚亚明;;贺兰山隆升时限及其演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S1期 |
12 |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吴光大,袁四化;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
13 |
肖序常,王军;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J];地质论评;1998年04期 |
14 |
王国灿;隆升作用及其隆升机制[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
15 |
樊光明,张智勇,顾延生,张海峰,冯光胜;祁连山东南缘第四纪以来的隆升作用及动力学分析[J];地球科学;2003年04期 |
16 |
陈正乐;宫红良;李丽;王小凤;陈柏林;陈宣华;;阿尔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J];地学前缘;2006年04期 |
17 |
温泉波;刘永江;高飞;徐民;李伟民;冯志强;周建平;梁琛岳;;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隆起多期隆升剥露历史的热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7年06期 |
18 |
袁万明;杨志强;张招崇;邓军;;安徽省黄山山体的隆升与剥露[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10期 |
19 |
张绪教;何科昭;;利用新近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J];地质通报;2012年Z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