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陈柏林  王春宇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摘要】: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涛;陈杰;肖伟鹏;Burbank D W;黄明达;Thompson J;;利用变形河流阶地限定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的缩短、隆升和侧向扩展[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2 肖伟鹏;陈杰;李涛;李文巧;Thompson J;;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第四纪滑脱褶皱作用与北翼逆断裂的生长[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3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7期
4 李涛;陈杰;肖伟鹏;Burbank D W;Thompson J;杨晓东;;西南天山前缘乌拉根背斜南翼逆断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5 王丽华;;浅谈白银城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J];甘肃科技;2011年13期
6 刘进峰;陈杰;王昌盛;;新疆叶尔羌河上游全新世阶地的释光年代与河流下切速率[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全;陈安国;郑海刚;;西安及邻区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习性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陈玉禄;张宽忠;陈国荣;赵守仁;万永文;;西藏北部东巧-江错地区的新构造活动特征[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李传友;张培震;尹金辉;闵伟;;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晚第四纪左旋滑动速率[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荣军;雷建成;黎小刚;杨涛;;晚第四纪以来大渡河断裂活动性的地质地貌判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高凡;杨木壮;;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北部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唐领余;沈才明;李春海;廖淦标;王苏民;;若尔盖盆地晚第四纪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沉积环境[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覃嘉铭;袁道先;林玉石;张美良;程海;王华;;晚第四纪石笋氧同位素事件的MIS年表[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周荣军;李勇;Alexander L. Densmore;Michael A.Ellis;;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的新证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甘孜—玉树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与地震破裂[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10 陈艇;王张华;强小科;;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指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滨;中国晚第四纪古湖泊水量恢复与古大气环流重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1年
2 付淑清;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陈文彬;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4 王峰;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地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5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6 庄丽华;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7 李西双;渤海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李建彪;河套盆地晚第四纪成湖环境变化与构造活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9 张世民;忻定盆地第四纪断块活动分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10 赵京涛;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仙梅;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海洋地质灾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窦磊;北黄海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侯方辉;南黄海晚第四纪地震地层学与新构造运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张文朋;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与新构造[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5 兰彬斌;西江三角洲岩芯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吴彩容;福建前湖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及其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环境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史凯;苏州澄湖地区晚第四纪海侵沉积记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宁;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缝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陈建波;新疆地震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10 许尧;泥巴山隧道隧址区新构造活动现象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高慧丽 通讯员 张良军;王宏小组获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称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记者 辛义生通讯员 谢北锋;山西地震局为茂县重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N];山西日报;2008年
3 林云;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系主要为水成沉积[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红拴 通讯员 钮海东;珠三角地区存在全新世活动断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记者 钮海东 通讯员 刘如春;珠三角历史上曾有过剧烈地质运动[N];广东科技报;2011年
6 曹雪晴 王中波 白凤龙;我国东部边缘海沉积源研究进展顺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杨健;首都圈构建深孔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