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与岩石圈流变学
【摘要】:岩石圈的流变学分析和岩石构造、显微构造证据揭示出大陆岩石圈具有显著的横向和纵向上的异向性,并具有明显的非板块表现。全面开展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变形岩石的构造与显微构造分析,正确认识岩石圈不同层次上岩石的流变学规律、流动机理及其制约因素等,将成为后板块构造研究与新的岩石圈演化理论建立的基础和主要动力。岩石流动的宏观-微观尺度问题(岩石圈结构与流变性、边界弱化效应和岩石流变学与显微构造响应等)、岩石流动的时间问题(不同时间尺度岩石的流动性、实验室模拟与天然岩石流动的协调性、浅层岩石流动变形的有效定年等)、岩石流动的制约因素(内在的成分与结构、外在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将成为岩石圈流动与岩石变形显微构造研究的重要方面。现代化实验室建设和最新实验技术、手段的利用将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
|
|
|
|
1 |
周真恒,邓万明,向才英;岩石圈流变学研究进展[J];地震地质;1999年01期 |
2 |
李成,王良书,杨春;下扬子区岩石圈双层脆韧性过渡带叠置的流变学证据[J];地质论评;2001年03期 |
3 |
刘援朝,钟应先;阿克塞──台湾断面显微构造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4 |
刘俊来;岩石变形机制与流变学研究的近期发展──显微构造、变形机制与流变学国际会议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3期 |
5 |
岳来群,王恒林;流变学在当今构造地质研究中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
6 |
周辉;大陆岩石圈流变动力学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00年S2期 |
7 |
史卜庆,周瑶琪,朱岳年;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
8 |
何登发,李德生;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J];地学前缘;1995年03期 |
9 |
施永德;全国第九届生物力学和流变学学术会议在张家界召开[J];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
10 |
陈文芳;范椿;;流变学[J];自然杂志;1988年04期 |
11 |
安虎雁,安俊杰;流变学的法向应力演示实验[J];物理实验;1997年02期 |
12 |
张小平,王小璠,郭祀远,李琳,胡勇有;粘稠物系三相流态化结晶过程的流变学特性[J];广州化工;1999年01期 |
13 |
张春光;;流变学年会与“颗粒2001”国际会议综述[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6期 |
14 |
王光大;流变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4期 |
15 |
江体乾;流变学在我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力学与实践;1999年05期 |
16 |
李大鹏;陈岳龙;靳野;;板块俯冲带研究中的数值实验[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
17 |
索书田
,钟增球;超越板块构造学——大陆流变学和造山作用的主要研究课题[J];地质科技情报;2004年01期 |
18 |
曹则贤;;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九 流动的物质世界与流体的科学[J];物理;2008年03期 |
19 |
陈朝俊;李斌;赵宏伟;;流变学的应用与发展[J];当代化工;2008年02期 |
20 |
袁龙蔚;流变学的新进展[J];大自然探索;198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