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力宣;闫海英;阳盛洪;邱旭民;;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5期 |
2 |
陈贵文,宋永熙,李晓红,阵波,赵达亚;茶碱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中国药房;1997年05期 |
3 |
江骥,胡蓓,谢宏红;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中铋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
4 |
仲兆金,刘浚;Tazobactam/Piperacillin复剂的儿科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J];首都医药;2000年03期 |
5 |
杨玉彬,汤致强,张频,罗健,李清,冯奉仪;阿托氟啶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3期 |
6 |
李丽莹,宋永熙,李莉;茶硷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
7 |
李红英
,于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药代动力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2003年06期 |
8 |
沈美意;药代动力学与老年人用药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
9 |
邓鸣,刘会臣;性别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
10 |
刘有平,李全胜,黄玉荣,刘昌孝;两种测定小鼠体内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方法的比较(英文)[J];药学学报;2004年09期 |
11 |
Prydal J.I.;Jenkins D.R.;Lovering A.;Watts A. ;宋虎平;;利乃唑胺在非炎症人眼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4期 |
12 |
谢卫红;庞国勋;冯洪声;;年龄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6年07期 |
13 |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2期 |
14 |
温金华;熊玉卿;;匹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征[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
15 |
边原;;多西紫杉醇含量测定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年03期 |
16 |
彭蕴茹;王大为;丁永芳;罗宇慧;李友宾;刘晓东;;告达庭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0年06期 |
17 |
梁宇光;高洪志;王晓芳;郝光涛;刘泽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肿瘤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
18 |
张弨;赵荣生;翟所迪;单爱莲;;群体药代动力学概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
19 |
张弨;单爱莲;赵荣生;翟所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
20 |
张弨;单爱莲;翟所迪;赵荣生;;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及其数据库建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