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茎秆显微结构的影响

邵靖宜  李小凡  于维祯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摘要】:【目的】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玉米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设置高温(T)、干旱(D)、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CK),处理持续6 d,研究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花粉活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夏玉米皮层厚度、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和小维管束数目显著降低,较CK分别下降8.8%、14.1%、9.4%、13.7%。此外,高温干旱后夏玉米花粉活力、光合特性和成熟期总干重显著降低,T、D、T+D各处理花粉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较CK降低23.1%、8.3%、30.7%和23.7%、16.6%、37.5%,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CK降低19.7%、5.1%、26.6%,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T、D和T+D各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63.2%、13.2%和71.7%。【结论】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茎秆发育异常,光合性能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显著降低,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茎秆显微结构的影响大于高温或干旱单一胁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凤行;;四比空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2021年03期
2 易镇邪;曹亚娟;沙莎;韩霜;何闻静;黄英;陈平平;罗红兵;;施氮量对洞庭湖区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年04期
3 赵建国;;高肥力土壤不同施肥配比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探讨[J];种子科技;2020年07期
4 李艳杰;;华北地区滴灌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16期
5 董宛麟;程路;孙志刚;张立祯;胡琦;李仕冀;何奇瑾;潘学标;;夏玉米产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年型分析[J];玉米科学;2020年05期
6 陈晓燕;;化肥减量施用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11期
7 齐瑞英;;干旱对濮阳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8年11期
8 武荣;;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9 徐延红;;夏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J];陕西气象;2017年03期
10 赵玉花;;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7年04期
11 王振学;史红志;;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科学种养;2015年09期
12 张培苹;;施用缓释肥料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16期
13 刘艳红;李晶晶;徐桂华;;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3年02期
14 周美燕;韦良文;孟令中;;2011年阳信县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9期
15 卢振宇;黄志银;翟乃家;刘树棠;王婧;刘蔚霞;乔健;曹继春;马秀香;;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16 卢西旺;;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4期
17 张翠英;樊景豪;;菏泽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J];山东气象;2006年02期
18 邢云鹏;牛最荣;张芮;张永胜;高恩基;;不同集雨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年04期
19 杨京华;朱红彩;魏芳;王稼苜;刘文静;任帅;丁强;;新乡市夏玉米产量增产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番聪聪;胡正华;黄进;尤新媛;张琪;李琪;张雪松;;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2 杨海鹰;;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伟;聂卫波;周蓓;;水分亏缺条件下关中地区夏玉米生长规律研究[A];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杨以健;;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C];2018年
5 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杨以健;;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8年
6 张鸿雁;李晓静;李会军;;2017年商洛市夏玉米生长气象条件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C];2018年
7 张吉旺;;综合农艺管理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栽培学机制研究[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边大红;魏钟博;苗慧文;张晓园;冯家兴;崔彦宏;;双重化控对夏玉米冠层透光率及群体源库关系的影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9 高佳;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遮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陈尚洪;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张玉兰;刘定辉;;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1 任佰朝;张吉旺;董树亭;赵斌;刘鹏;;淹水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2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葛体达;吕银燕;周广胜;;土壤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3 任佰朝;张吉旺;董树亭;;大田淹水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4 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夏玉米氮代谢及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5 刘正;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根-土特性的影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6 石德杨;袁堂玉;矫岩林;赵健;曹萌;夏德君;董树亭;;铅污染对不同类型夏玉米铅元素富集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7 陈楠;;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18 刘正;朱昆仑;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根-土特性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9 李艳;刘海军;;三种农艺措施对土面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0 宁东峰;刘战东;刘祖贵;秦安振;赵犇;肖俊夫;;滴灌施肥水氮耦合对夏玉米水氮利用和产量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萌;夏玉米理化参数对连续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遥感监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王丽君;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季干旱、高温的发生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赵鹏飞;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户产量差定量及其缩减途径[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魏珊珊;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景立权;精确施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机理[D];扬州大学;2014年
6 张运龙;有机肥施用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艳青;水钾互作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钾素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裴书君;增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李晨昱;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9年
4 王德宽;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5 李昊昱;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6 赵成林;氮素减量调控和磷活化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7 丛鑫;夏玉米水肥效应及优先流阻控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8 张宇航;表层掺沙对盐碱土壤水盐运移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9 刘盼;河北平原夏玉米干旱与热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技术效果[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10 翁玲云;氮肥用量及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碳氮足迹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11 翟大帅;高温胁迫下化控剂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12 刘淑静;密度和施氮量对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13 刘露;基于高光谱与模拟多光谱数据的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4 张婉晴;滴灌下秸秆覆盖与施肥对夏玉米生长、水肥利用及土壤温度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15 谢松涯;WOFOST模型在华北地区的运用与改进[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年
16 张静静;γ-聚谷氨酸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7 李格;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8 姚珊;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磷肥利用效率对塿土磷素肥力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9 石鹏兵;水光处理对夏玉米耗水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0 张嘉敏;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施对夏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郭丽果 师春祥;河北“粮食丰产工程”刷新夏玉米产量纪录[N];中国科学报;2014年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河北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丽 史建硕 王丽英 李若楠 张彦才 任燕利;河北夏玉米简化高效施肥要点[N];河北科技报;2018年
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陈淑萍 谢俊良 魏建伟;2016年衡水地区夏玉米产量分析[N];河北科技报;2017年
4 佘志娟;夏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N];邯郸日报;2008年
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曹彩云 党红凯 李科江 马俊永 郑春莲 郭丽;小麦玉米两熟区夏玉米生育后期一水两用技术规程[N];河北科技报;2018年
6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玉米苍皮不是正熟 晚收十天增产百斤[N];山东科技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