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稻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摘要】:【目的】明确采自中国10个水稻主产省份111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111个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ERIC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显著性概率为0.001;致病力与生长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5,显著性概率为0.685。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ERIC、REP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群体遗传多样性值分别为0.73、0.62和0.60。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DNA用BOX引物分别扩增出7—13条不等的带谱,DNA指纹相似性在0.70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被划分为6种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57个菌株,占总数的51.4%;来自安徽、四川、广西、湖北和云南的菌株主要划分在类群1和4,第2类群主要是来自江苏的菌株,有18个菌株,占总数的16.2%;第3类群是来自浙江的菌株,有8个菌株,占总数的7.2%;第5类群是来自黑龙江的菌株,有9个菌株,占总数的8.1%,第6类群是来自辽宁的菌株,有12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稻曲病菌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致病力、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程度为中等;致病力与菌丝的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根据BOX-PCR扩增的稻曲病菌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显著相关,推测稻曲病菌属于局域性传播;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
|
|
|
1 |
王永强;樊荣辉;刘兵;李绍慧;郑大伟;张敬泽;胡东维;;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rDNA-IGS的初步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0年02期 |
2 |
王疏,白元俊,刘晓舟,朱茂山,郭晓波,姜克平;稻曲病接种菌源及接种方法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3 |
王永强;樊荣辉;刘兵;张敬泽;胡东维;;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rDNA-ITS的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09年05期 |
4 |
王广炳;张本山;张利华;;稻曲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09年02期 |
5 |
王茂才;;稻曲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J];江西植保;1985年03期 |
6 |
程明渊,刘洪涛,阎万元,孙永吉,胡莹,韩润亭;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
7 |
王疏,白元俊,刘晓舟,褚茗莉,朱茂山,石守荣,张海楼;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06期 |
8 |
王疏,白元俊,周永力,姚健民,白金铠;稻曲病菌的病原学[J];植物病理学报;1998年01期 |
9 |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的一个转主寄主[J];北方水稻;1986年06期 |
10 |
王疏;杜毅;褚茗莉;白元俊;邵雪;鲁守平;;稻曲病菌孢子形成的培养技术及人工接种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2年05期 |
11 |
潘勋;;稻曲病病源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1993年01期 |
12 |
滕新民;李学良;;稻曲病[J];农业科技通讯;1982年08期 |
13 |
杜毅;褚茗莉;王疏;徐慧民;白元俊;邵雪;;稻曲病发生规律与栽培防治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1990年06期 |
14 |
廉洪喜;;稻曲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0期 |
15 |
严位中;王永华;钱均端;;稻曲病菌核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16 |
张君成,张炳欣,陈志谊,刘永锋,陆凡;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1期 |
17 |
李茹;赵桂东;周平;;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
18 |
冷其昌,高俊;稻曲病菌对家禽和兔毒性试验初报[J];江西植保;1984年03期 |
19 |
张君成,陈志谊,张炳欣,刘永锋,陆凡;稻曲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6期 |
20 |
沈永安;袁荣才;;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试验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