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茂林,赵云;带幼叶黄化性状标记的油菜双重不育系选育[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2 |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的遗传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
3 |
杜才富,侯国佐;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数207AB的选育及遗传[J];种子;1997年01期 |
4 |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的选育及其临时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筛选[J];种子;2004年10期 |
5 |
王军,张太平,魏忠芬,李德文;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ZWA的遗传利用研究[J];种子;2004年05期 |
6 |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王伟荣,钱小芳,李延莉;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J];上海农业学报;1997年01期 |
7 |
李厚英,陈德珍,陈松,夏海乾,罗光智,余忠刚,苏跃;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
8 |
孙超才,赵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方光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年04期 |
9 |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张曼琳;;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10 |
陈凤祥,胡宝成,李成,李强生,陈维生,张曼琳;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J];作物学报;1998年04期 |
11 |
蒋梁材,蒲晓斌,王瑞,张启行,蔡平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年02期 |
12 |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年03期 |
13 |
蒋梁材,蒲晓斌,张启行,陈放;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14 |
王瑞,李加纳;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的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1期 |
15 |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周熙荣;庄静;杨立勇;蒋美艳;金巧玲;;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4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
16 |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的选育[J];种子;2004年08期 |
17 |
侯国佐,王华,张瑞茂;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的遗传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0年02期 |
18 |
李德谋,侯磊,罗小英,裴炎,杨光伟;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S45AB中与MS2Bnap基因同源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作物学报;2002年01期 |
19 |
王华,汤晓华,赵继献,张瑞茂;复合回交设计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选育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
20 |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曾章丽;;甘蓝型油菜两个新型雄性不育系RM5637 A和ZCL801 A的制种探索[J];种子;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