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娟;许云鹤;邹丽芳;陈功友;;白叶枯病菌xopXoo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7年03期 |
2 |
李欣;李红玉;庞新跃;冯汉青;王金生;;互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超氧阴离子释放的调控[J];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
3 |
何晨阳;吴茂森;;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J];植物保护;2007年05期 |
4 |
齐放军,刘缨,高学文,何晨阳;水稻白叶枯病局部和系统抗性的诱导[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
5 |
刘丙新;季芝娟;石建尧;马良勇;李西明;杨长登;;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在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稻米;2010年02期 |
6 |
樊传章;汤翠凤;余腾琼;阿新祥;胡意良;徐福荣;戴陆园;;新基因Xa22~([t])在滇粳优1号中的运用及其MAS体系的建立[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
7 |
范宏环;王林友;张礼霞;于新;王曦;金庆生;王建军;;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携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株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3期 |
8 |
于晶;周永力;苍晶;徐建龙;;水稻白叶枯病数量抗性座位定位及其小种专化性[J];作物学报;2006年11期 |
9 |
吴英桥;罗雪梅;段承杰;冯家勋;;水稻白叶枯病菌在非寄主植物上的过敏反应检测[J];广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10 |
段瑞旭;张桂英;王春平;宋从凤;王金生;;水稻白叶枯病菌avrBs3/PthA家族基因的随机缺失及突变体PXO99Δavr功能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1 |
齐放军,高学文,王金生,何晨阳;携带不同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防卫基因pal和chs的转录特征[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年04期 |
12 |
岑贞陆,黄思良,文霞,谢玲,任建国,晏卫红;广西水稻区试品种(组合)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3 |
程宁辉;;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后的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04期 |
14 |
赵新华,陈卫良,李德葆;白叶枯病菌拮抗菌筛选及水稻叶围微生物互作研究初报[J];中国水稻科学;2000年03期 |
15 |
董海涛,吴玉良,程志强,何祖华,李德葆;差异显示法克隆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蛋白激酶基因(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5期 |
16 |
周升团,刘重斌;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7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破译水稻“杀手”[J];北京农业;2008年08期 |
18 |
孙立华,朱作为,汤邦根,王月芳,吕学锋;抗稻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操作技术体系及其利用[J];江苏农业学报;1991年01期 |
19 |
阎轶峰;王长春;胡海涛;严成其;杨玲;;白叶枯病对水稻抗病新种质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
20 |
吴健胜,王金生;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