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具有泄漏石油吸附能力真菌的鉴定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试验,对1株具有碳氢化和物吸附能力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对分离自麻风树果实腐烂病病灶中的分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回接试验、碳氢化合物吸附试验,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的分生孢子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色二孢属的一种(Diplodiasp.),以该菌株菌丝为吸附材料进行的吸附试验结果显示,其菌丝对泄漏石油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平均吸附比可达1:6,吸附效果与毛发相当。吸附后的油相组分可经由淋油和100g离心完全回收。显微摄影照片显示,该菌株较为粗壮,并疑似具有孔径结构,其菌丝的吸附形式为表面吸附和膨胀吸附。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泄漏石油吸附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石油分解能力。
|
|
|
|
1 |
武素功,陈平;开发利用小桐子油代替柴油的可行性研究[J];资源科学;1988年04期 |
2 |
张无敌,宋洪川,韦小岿,刘祖明;小桐子开发与元谋县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张志翔;陈晓阳;;小桐子——生物质能源树种新秀[J];大自然;2006年01期 |
4 |
郑小英;;小桐子[J];云南林业;1991年04期 |
5 |
戴传超,袁生,刘吉华,林玲,李霞,乔海俊;真菌菌丝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检测[J];生物技术;1999年02期 |
6 |
李海燕;王磊;赵之伟;;小桐子内生真菌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
7 |
金海如;蒋湘艳;;AM真菌氮代谢与运转研究新进展[J];菌物学报;2009年03期 |
8 |
湛方栋;何永美;陈建军;王吉秀;;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真菌菌丝Cd含量[J];分析试验室;2010年S1期 |
9 |
杨昌梅,张全福,宋继昌;新型伤处理材料——真菌菌丝[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年05期 |
10 |
王岩;龙春林;程治英;;能源植物小桐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11 |
习兴梅;曾光明;郁红艳;李建兵;黄国和;;真菌生物量指示剂麦角固醇的分离及测定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3期 |
12 |
李振华;郭予琦;麻德平;王松;田曾元;;能源植物小桐子的研发现状及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
13 |
马晓颖;高颖;贾东贝;李冰宇;丛玲;王娜;杨涛;;1株Alternaria sp.真菌菌丝提取物对玉米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
14 |
向振勇;宋松泉;王桂娟;陈茂盛;杨成源;龙春林;;云南南部不同种源地小桐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06期 |
15 |
王曦;龙春林;;云南小桐子资源调查与评价[J];云南植物研究;2009年05期 |
16 |
张林普;;捕食线虫的真菌[J];大自然;1985年04期 |
17 |
刘庆城;许玉兰;;检验和追踪真菌的免疫技术[J];微生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
18 |
张楠;徐荣华;刘小烛;刘爱忠;;小桐子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JcGPAT)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1年02期 |
19 |
杨涤清;奇异的食菌植物一天麻[J];自然杂志;1979年05期 |
20 |
李丽嘉;;蚂蚁 白蚁 真菌[J];大自然;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