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峪河支流3种不同河岸林凋落物现存量研究
【摘要】:笔者以关帝山文峪河上游支流河岸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观测、样品采集、定点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河岸林各类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了解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河岸林森林凋落量及组成成分,并对整个群落的凋落物分解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以及森林凋落物现存量的不同组分数量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落叶松纯林的各类凋落物现存量以及凋落物总量最多,其次是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云杉纯林凋落物现存量最少,而落叶组分的量在3种不同林分类型中都占绝对优势;落叶松纯林的碎屑层平均厚度为5.7cm,云杉纯林为5.1cm,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为6.3cm,混交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不同类型森林的凋落物现存量、不同季节凋落物现存量、不同树种组成凋落物现存量、不同生境下凋落物现存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
|
|
|
1 |
吴楚,张秀娟,王政权;水曲柳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其N、P、K养分归还[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2 |
田茂洁;川中人工纯柏林凋落物分解动态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10期 |
3 |
樊后保;刘文飞;杨跃霖;张子文;曹汉洋;徐雷;;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4 |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
5 |
莫江明,薛璟花,方运霆;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
6 |
刘文飞;樊后保;;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J];林业科学;2011年03期 |
7 |
张秀娟;谷家存;李真顺;;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其N、P、K养分归还[J];吉林林业科技;2006年02期 |
8 |
张建利;张文;毕玉芬;;山地草地凋落物分解与凋落物水文功能[J];生态环境;2008年05期 |
9 |
涂利华;戴洪忠;胡庭兴;张健;雒守华;成姚;;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
10 |
胡亚林,汪思龙,黄宇,于小军;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
11 |
林开敏;章志琴;邹双全;曹光球;;杉木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年02期 |
12 |
宋福强;范晓旭;张星星;宋瑞清;;三株丝状真菌分解樟子松凋落物酶活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5期 |
13 |
包和林;吕广林;张莉;;杉木人工幼龄林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凋落物分解失重规律[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年03期 |
14 |
陈法霖;郑华;阳柏苏;欧阳志云;张凯;屠乃美;;外来种湿地松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2期 |
15 |
陈四清,崔骁勇,周广胜,李凌浩;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_2排放速率研究[J];植物学报;1999年06期 |
16 |
何兴元,赵淑清,杨思河,田春杰;固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作用研究Ⅲ.固氮树种凋落物分解及N的释放[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17 |
吴楚,张秀娟,王政权;细根分解研究概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18 |
林英华;孙家宝;郑桂华;张夫道;孙龙;金森;;帽儿山土壤动物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和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9 |
程淑兰;方华军;马艳;;氮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截存与损耗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5期 |
20 |
郑路;尹林克;姜逢清;胡秀琴;李燕红;邱文成;;微生物菌剂对干旱区城市防护绿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