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组成与地理成分
【摘要】: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
|
|
1 |
陈宠章;肖一平;宋元材;;蔡襄事迹述略[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
2 |
蔡文福;;蔡襄青少年时期考略[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
3 |
陈亮;赵萌莉;;红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初探[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
4 |
杨保国;孔庆东;;芋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
5 |
江解增;张卫萍;曹碚生;周旭燕;韩强业;张辉明;;雄茭和正常茭部分性状的比较[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
6 |
曾任森;骆世明;;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和对我国化感作用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
7 |
赵寿元;;从遗传学到基因学[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8 |
张杰;洪峰凯;;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人工环境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9 |
徐安凯;樊奋成;;论碱茅在“三北”地区重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10 |
张玉;李方;陈昆松;张上隆;;生物自由基与植物组织衰老[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