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法评定豆粕粉碎粒度
【摘要】:选用1.0、1.5、2.0、2.5和3.0 mm筛孔孔径的筛片粉碎得到粒度为432、505、637、717、805μm的豆粕,然后制成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饲料。对豆粕及不同粒度基础配制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分别进行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酶解法测定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从1.0 mm扩大到3.0 mm,豆粕粉碎样品的粒度也从432μm增大到805μm,筛孔孔径与粒度间具有线性关系(P0.01);选用浓度为70mg/mL胃蛋白酶和16 mg/mL胰蛋白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随豆粕粒度的增加,豆粕、粉状配合饲料、颗粒料体外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消化率均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豆粕和颗粒料的体外消化率随豆粕粉碎粒度减小呈线性提高(P0.01),但粉状配合饲料消化率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未出现明显的线性规律(P=0.443、P=0.113)。505μm组和637μm组均可得到较高的消化率,但考虑到加工成本问题,637μm可作为豆粕在仔鸡颗粒料最适粉碎粒度,即2.0 mm为制作仔鸡颗粒料的粉碎机筛片最佳筛孔孔径。
|
|
|
|
1 |
张艳铭;甄二英;宋智娟;;复合蛋白饲料替代豆粕饲喂蛋鸡的试验[J];饲料研究;2006年01期 |
2 |
武英,郭建凤,赵新华,王成立,张安志;35日龄断奶仔猪消化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2001年04期 |
3 |
曹钰;蔡国林;陆健;;提高豆粕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07年06期 |
4 |
李静;张晓明;莫放;李胜利;;饲料级缩二脲在反刍动物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系列研究(4)[J];饲料研究;2008年02期 |
5 |
张建云;王志祥;马秋刚;易中华;关舒;计成;;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獭兔氮平衡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
6 |
李春红;;植酸酶对玉米、豆粕日粮中生长猪代谢的影响[J];饲料广角;2010年19期 |
7 |
罗敏;王涛;;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和作用机制及加工处理方法[J];饲料工业;2010年23期 |
8 |
计成;许万根;戎易;谢志浩;王禹顺;;DBL方法与SIBBALD“TME”方法测定可利用赖氨酸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9 |
郄彦昭;占秀安;周金伟;顾林英;王晓睿;;双低菜粕及复合酶制剂在肥育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博览;2010年10期 |
10 |
占秀安;郄彦昭;周金伟;顾林英;王晓睿;;双低菜粕及复合酶制剂在肥育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年07期 |
11 |
段成方;富文锦;;用气相色谱仪对豆粕残留物的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1983年01期 |
12 |
刘艳芬,马龙,林红英;用脱毒菜粕代替豆粕饲喂肉猪试验[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3 |
王晓霞,滑静,蒋林树,杨佐君,霍启光,屠焰;石粉粒度与饲喂时间对蛋壳质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4 |
胡薇,娄玉杰,王冲,林雁春;生物纤维饲料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5 |
姚军虎,郑春华,段艳红,张农田;日粮组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2年09期 |
16 |
王治华,王连仲,陈永生,吴振发;奶牛日粮中干豆腐渣替代豆粕的对比试验[J];中国奶牛;2003年02期 |
17 |
周韶,丁保安,冶占顺;菜籽饼替代豆粕饲喂产蛋鸡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年04期 |
18 |
李清晓;李忠平;庄苏;周岩民;沈慧乐;程宗佳;;豆粕粉碎粒度与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关系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
19 |
姚香菊;王卫国;;酸预处理对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粕蛋白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06年02期 |
20 |
刘唤明;邓楚津;;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6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