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外治法的中医认识和新应用
【摘要】:
<正>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1]。手术、放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往往存在创伤较大、毒副作用较明显、年老体弱及晚期患者难以耐受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恶性肿瘤阴阳属性的新认识,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现代微创治疗技术及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现代应用,以探索恶性肿瘤绿色治疗的新模式。1对肿瘤认识的创新——体阴而用阳中医认为阴阳是天地间万物生长、变化、存亡的根本规律,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属性。中医有"孤阳不生,
|
|
|
|
1 |
王显,程永杰,袁丽荣,关晓玲;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阴阳属性及其治疗[J];吉林中医药;1997年06期 |
2 |
魏妮;孟凡冰;王宗柱;;浅谈“燥”的阴阳属性[J];国医论坛;2007年06期 |
3 |
张星平;范秀芳;邓宁;梁政亭;肖莹;;刍议五脏阴阳属性之不对称性[J];中医药学报;2011年04期 |
4 |
张开升;陈孝银;张双伟;;脾之阴阳属性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
5 |
王燕;朱向东;程畅和;;燥邪的阴阳属性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6 |
第五永长;李妮矫;;论中医“毒”概念的演变及其阴阳属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
7 |
张效霞,张灿玾;脏腑阴阳属性及其发生学原理索解[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8 |
姜洪玉;;《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五藏阴阳属性之我见[J];山西中医;2009年03期 |
9 |
王珏;张登本;孙理军;;试述气血阴阳属性[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0 |
张洪钧,彭莉;中医阴阳理论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4期 |
11 |
王肃季;药膳与食疗可延年益寿[J];当代矿工;1995年02期 |
12 |
林乔,吴斌,王米渠;现代生物学科中的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4期 |
13 |
宋镇星;阴阳三议[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4 |
;五种平衡可益寿[J];农电管理;1996年02期 |
15 |
强世平;基因中的阴阳[J];医学与哲学;1998年03期 |
16 |
张瑞钧,杨光华,钱锦康;抗微波药物的治疗原则[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
17 |
孙广仁;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12期 |
18 |
王米渠,林乔,吴斌,严石林,陈康;论基因的阴阳属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6期 |
19 |
陈福新;长寿靠自己[J];现代养生;2004年10期 |
20 |
赵喜新;中医阴阳学说的数学模型[J];河南中医;1997年05期 |
|
|
|
|
|
1 |
李民;;立体针法机理[A];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
2 |
李民;;立体针法[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3 |
田剑铃;;中医基础理论曲线[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4 |
李民呈;;立体头针[A];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
5 |
李民;;四维立体针疗法结构“兼容概念”及对癌疼痛拟制特性的应用[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6 |
程志文;;论黄疸不必分阴阳[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7 |
张星平;马艳春;;五脏阴阳非均衡性理论研究——论五脏阴阳属性之不对称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