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延强,周永刚,张国庆,傅强,王彬,龚纯贵,鲁莹,高申;局部麻醉用缓释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2 |
王辰允,刘燕,曲恒燕,张舜欣,梅兴国;紫杉醇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评价[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6期 |
3 |
龚非,姜述德;可生物降解微球作为口服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年05期 |
4 |
卞丽红,王洪权,窦园园,章扬培;紫杉醇/海藻酸钠微囊/微球的缓释及抑瘤作用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年02期 |
5 |
阎洲;裴元英;;紫杉醇肺靶向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年04期 |
6 |
金爱华,张寅恭,焦捷军,朱家惠,周芝芳,陶沁;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毒性试验及其含左旋18-甲基炔诺酮微球对鼠的抗生育作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2期 |
7 |
裴蛟淼;薛小燕;刘蓓;夏炜;罗晓星;郭树忠;;局部用雷帕霉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3期 |
8 |
周芝芳;周明兴;沈文照;;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组成比的不同对微球释药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1年04期 |
9 |
王海鸥;李攀;张良珂;张景勍;凌旭;冉海涛;;载姜黄素的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3期 |
10 |
赵亮;王永峰;;紫杉醇微球的处方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释放性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34期 |
11 |
郭美卿;范海南;杨志强;许鑫华;;镁合金支架双重可控释放涂层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10期 |
12 |
李莉;黄永灿;常丽;李驯虎;张珏;唐莉;邓力;;盐酸四环素缓释微球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08年04期 |
13 |
罗斌华;赵志娟;丁红;阎志飞;赵智卉;;乳化溶剂扩散-吸附法制备肺靶向ADM-PLGA微球[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8期 |
14 |
朱铭,卓忠雄;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型卡铂-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优化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15 |
郑彩虹,梁文权,虞和永;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微球中蛋白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
16 |
张景勍!成都610041,张志荣!成都610041;紫杉醇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4期 |
17 |
郝富勇;生物降解微球用作控释破伤风类毒素的释放系统[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1期 |
18 |
;采用聚(DL-乳酸共羟乙酸)微球使破伤风类毒素稳定以控制抗原的释放[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年06期 |
19 |
王峰,涂家生,张钧寿,卢晶;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及其控制[J];药学进展;2003年03期 |
20 |
李乾兵,王国平,颜辉,周书林,陈文魁;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