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光滑细管内R1234ze冷凝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对流体R1234ze在内径2 mm的水平光滑圆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定流体饱和温度为35℃、40℃,质量流量为1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4~22 kW/m2。实验获得了R1234ze在不同工况下的冷凝换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发现R1234ze的冷凝换热系数范围在1.5~8 kW/(m2·K)之间,且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比在相同工况下R134a、R32的换热系数分别平均低约22%和31%。R1234ze的摩擦压降随质量流量增加而增大,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于相同工况下R32的摩擦压降。并将本次实验值与其它经典换热模型和压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Baird等人的模型对本次实验的换热系数预测较好,对其它文献中的相似数据点预测也较好。Müller-Heck模型对摩擦压降预测最好。
|
|
|
|
1 |
赵长义;吕利太;洪成珠;;用换热系数评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方法[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2 |
吴丁毅
,刘松龄;涡轮叶片型面换热系数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1990年01期 |
3 |
吕俊复,邢兴,张建胜,黎永,刘青,王昕,任维,岳光溪,刘宝森,马明华,林旭东,于龙;循环流化床燃烧室换热系数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
4 |
刘艳峰;刘加平;;建筑外壁面换热系数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5 |
张华,李秀云,吴喜军,高绥强,周云龙;固体粒子流绕流园管换热系数的试验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6 |
倪志军,刘松龄;涡轮叶片型面外换热系数的数值计算[J];航空发动机;1997年02期 |
7 |
朱德才;张立文;裴继斌;张国梁;韦荣选;;固态塑性成形过程中界面接触换热的实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8 |
林汉涛;应用逆热传导有限元法求热试验冷却叶片的换热系数[J];动力工程;1985年02期 |
9 |
S.C.Saxena,许国良,钱壬章;气固流化床与水平埋管之间换热系数的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0 |
;待发表文章摘要预报[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
11 |
祁海涛,胡念苏,周宇阳;阿尔斯通换热系数计算公式的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4年01期 |
12 |
刘彦丰;郝润田;高建强;;两种常用换热系数计算公式的比较和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7年02期 |
13 |
张立强;李落星;朱必武;李昭;;基于反分析法的凝固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4 |
王振峰;颜培刚;唐洪飞;黄洪雁;韩万金;;换热系数准则式在燃气涡轮耦合计算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5 |
张慎良;江宗法;;汽油机缸内局部瞬时换热系数的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6 |
张慎良;江宗法;;汽油机缸内瞬时换热系数的理论推导[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17 |
翟婉明;于承训;;同时确定内燃机活塞温度场与边界换热系数的自适应迭代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8 |
顾剑锋,潘健生,胡明娟;淬火冷却过程中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反传热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9 |
孙进旭;王瑞;;墙表换热系数与风速风向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
20 |
原和朋;朱惠人;孔满招;周志强;;几何结构对后台阶三维缝隙换热影响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