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腓骨肌应用于韧带重建术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第3腓骨肌(the peroneus tertius,PT)的止点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为PT用于韧带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4例离体踝关节标本进行测量,记录PT止点至肌腱交界处长度(D1)、止点至伸肌下支持带远端长度(D2)、止点附着处肌肉和肌腱宽度、厚度,并根据止点形态进行分类。结果 PT止点形态分为4种类型,出现率分别为17.65%、35.29%、41.18%和5.88%。测得D2为(58.12±6.82)mm;D1为(68.22±6.76)mm;PT止点宽度为(32.59±10.61)mm;PT肌腱联合处宽度为(3.91±0.73)mm;PT厚度为(1.12±0.18)mm。PT各形态D2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645,P0.05)。PT各形态D1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027,P0.05)。PT各形态止点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8.098,P0.05)。PT各形态肌腱交界处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919,P0.05)。PT各形态厚度俱无统计学差异(H=1.638,P0.05)。结论Ⅲ型止点出现率最高,Ⅳ型出现率最低。长度、宽度与体侧、性别无明显差异,但与止点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临床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
|
|
|
1 |
廖进民,徐达传,钟世镇;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区组织缺损的应用解剖[J];广东解剖学通报;1995年02期 |
2 |
牟博琨;郑紫城;吴樾;;双胫骨前肌及第3腓骨肌多肌腹异常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7年04期 |
3 |
孙淑红;黄永刚;唐茂林;;股四头肌腱旁血管与肌腱内乏血管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年03期 |
4 |
James H-C.Wang;周义钦;;肌腱干细胞研究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年03期 |
5 |
曹家树,易志坚,苏涛,陆锡平,侯春林;几丁糖对鸡屈趾肌腱愈合的影响[J];前卫医药杂志;1997年05期 |
6 |
耿春梅;陈奇刚;赵永祥;王琦;刘宗良;;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
7 |
赵彦祥;肌腱造影:解决不能解释症状的一个关键(第一部分:正常肌腱造影解剖)[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5年02期 |
8 |
潘昭勋,王成琪,周维江,范启申,王剑利,姚庆端,李国建;腱旁组织修复后对肌腱愈合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年05期 |
9 |
王刚;谢拥军;陈开润;;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年04期 |
10 |
陈飞雄;马建军;孙茹茹;张同森;任建陆;郭宝光;王文强;任冠桦;;桡侧腕伸肌多副腱伴肌腱融合变异一例[J];解剖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
11 |
谢汉国,张发惠,刘经南,钟桂午;股二头肌部分肌腱转位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解剖与临床[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
12 |
兰宝金,陈玲珑,郑鸣,陈文昌;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年03期 |
13 |
胡超;唐康来;陈万;马林;杨广华;;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
14 |
凌树才,陈昌富,万人欣;冈上肌腱血液供应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年02期 |
15 |
华萍;吕虎;周英勇;李佳蓉;郭光明;;体内移植羊膜对家兔肌腱损伤模型肌腱愈合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
16 |
G.Trudel;S.E.Ryan;K.Rakhra;H.K.Uhthoff;赵芳;;兔冈上肌腱分离后早期肌内外脂肪积聚的CT表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4期 |
17 |
覃能武;肌腱和胸腺成骨一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