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LNG冷能的梯级利用

葛轶群  章学来  赵兰  刘剑宁  
【摘要】:液化天然气(LNG)中蕴含大量的冷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商业机构提出了种种回收方案,但这些方案多数没有考虑合理用能。本文主要从能量和能质匹配的角度,利用火用的概念,探讨如何对LNG的冷能进行梯级利用,以期达到合理用能,使火用损失尽量减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楚标;;对LNG冷能利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天然气工业;2008年09期
2 黄玉桥,樊峰鸣,赵兴涛;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初探[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00年03期
3 白慧峰;梁法光;危师让;;LNG冷能在IGCC电站中的梯级利用探讨[J];热力发电;2010年09期
4 戈志华;胡学伟;杨志平;;能量梯级利用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国俊,孙光圣;热压机高温冷凝水回收与热能梯级利用[J];能源工程;2000年01期
6 王国俊;热压机高温冷凝水回收与热能梯级利用[J];能源技术;2000年04期
7 张立宏;蔡九菊;;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冶金能源;2006年05期
8 李馨芳;;胶鞋染整工业中热能的梯级利用[J];节能;1987年02期
9 孟福泉;;制药厂的重要节能措施——热能梯级利用[J];大众用电;1991年03期
10 王文斌;;朔黄铁路肃宁生活小区地热多元梯级综合利用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7期
11 罗柳红;;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梯级利用的博弈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12 刘金城;魏孟军;孙洁;;应用汽动给水泵实现热电厂热功联产[J];河北电力技术;2006年05期
13 陈斌;金红光;;煤基和天然气基DME联产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14 邓玉山;;千吨V_c冷却水的梯级利用[J];节能;1992年04期
15 李均喜;于松义;;炼厂干气与煤混燃热电联供的技术应用[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9年03期
16 朱海滨,曲卫东,刘斐;牡丹江市水能资源梯级利用现状及近期开发设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年02期
17 柴蕊;周训;王皓;;天津市周良庄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年04期
18 伊新;郁鸿凌;李明君;桂其林;张如章;曹先常;;蒸汽梯级利用技术在大型蒸汽管网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9 马天德,金经宇;人造板生产中高温凝结水回收的几个问题[J];节能;2000年04期
20 金滔;胡建军;陈国邦;汤珂;;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新型空分流程及其性能[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学;赵自军;项友谦;王启;;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凤菊;尹富庚;王婧;张长春;李红旗;丁良士;;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的系统方案及峰值热负荷处理[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尹富庚;于凤菊;丁良士;;地热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级数的确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4 袁东立;李大光;;某供热小区采暖系统能源的梯级利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新成;陈成学;卓郑炜;;LNG接收站与发电厂一体化建设初探[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刘颖;陈曦;郭永飞;张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量的废旧橡胶低温粉碎系统[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祥锋;;珠海天然气液化厂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林艳萍;江强;;50000m~3大型液化天然气(LNG)低温储罐罐顶制造和气升技术[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立宏;蔡九菊;刘威;;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焦巍;夏力;李忠杰;项曙光;;LNG冷能利用方案的本质安全性评价[A];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边海军;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技术研究及其过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洪滨;新颖外燃式燃气轮机循环与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司洪宇;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过程中强化换热技术及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体激振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赵中友;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玉杰;部分煤气化与CO_2捕获的能源动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6 崔俊奎;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汪海贵;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王冰;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LNG中继站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惠芳;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尹富庚;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张爱辉;冶金炉渣梯级利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增足;燃气空调能量系统优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宋佳强;钢渣梯级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郭家林;LF炉渣返回应用的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于凤菊;低温地热能的利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田玉江;油田集输系统利用地热伴热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郑晓菲;高地热利用率温室供热系统及能源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董红霞;地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运行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韩玉江;开磷实现能源梯级利用[N];农资导报;2011年
2 贾莹;梯级利用地热资源[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欧阳宝塔翟延民 田伟;新汶矿业:能源梯级利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林若飞程连红;节能减排瞄准四大重点领域[N];深圳商报;2007年
5 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郭揆常;实现能源梯级利用[N];经济日报;2005年
6 记者 刘慧敏 通讯员 张超;中海油在开发区建LNG冷能利用项目[N];宁波日报;2010年
7 丁品 王建;专家呼吁分梯级利用地热资源[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维 本报通讯员 高晶;让流动中的地热各得其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李明泰 戚剑锋;河南油田能源梯级利用再获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吴丽萍;地势矿泉水梯级利用在南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