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用于区域制冷系统特大吨级吸收式制冷的研制

Shuihiro Uchida  汪敏  
【摘要】:制冷量为7MW(2000美国冷吨)特大吨级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研制,满足了区域采暖和制冷市场的需要。此机组的研制有如下的特点:(1)采用较常规浓度低的稀溶液循环结合多级吸收循环;(2)新型蒸发器和吸收器由于减少了冷剂蒸汽通过传热管的压力损失,而使传热系数有显著的强化;(3)溶液热交换器由于使用高效传热管,其结构更趋紧凑;(4)多级吸收循环和并联流程的结合,使得冷却水出口的温度达到40℃,机组在减少溶液循环流量的情况下,保持了与传统机组相同的压力水准。另外,尽管冷却水出口温度较高,水量减少限制了机组效率的降低。机组热力系数COP达到1.22;(5)可节省大约30%安装面积;(6)冷水机组冷水出口温度可保证控制在±0.5℃范围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我航天发射场有能力发射大吨位空间站[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2期
2 大卫;走出“超载怪圈”[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年26期
3 郑里;"治超"——一曲回荡在中国大地上的"四面楚歌"[J];公路运输文摘;2004年08期
4 ;大吨位型热装配系统[J];国外塑料;2002年02期
5 ;齐心协力以更大决心坚决彻底做好治超工作[J];公路运输文摘;2004年10期
6 陈金钟;换个角度看治理超载[J];道路交通管理;2003年12期
7 李世旺;华北在行动[J];道路交通管理;2004年01期
8 ;全国集中治超统一行动[J];交通世界;2004年07期
9 李子瑜;七部委联手出招 标本兼顾治“双超”[J];专用汽车;2004年03期
10 ;信息窗[J];道路交通管理;2004年08期
11 ;信息荟萃[J];交通标准化;2004年08期
12 兰波;对治理严重超载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解答[J];道路交通管理;2001年09期
13 ;解读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J];道路交通管理;2004年05期
14 晓青;载货汽车“以大标小”到底对谁有利[J];汽车与社会;2003年Z1期
15 梁杰;直燃式空调的推广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年03期
16 刘德平;姜任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仿真计算[J];应用科技;2005年12期
17 郑群,牛利民,王乃义,王金忠,李淑英;余热制冷进气的回热燃气轮机的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18 马国远,郁永章;回转吸收再压缩式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J];制冷技术;1998年03期
19 杨爱民;太阳能热管吸收式空调制冷系统构造及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0 孙多斌,李纪峰,高进,崔峨;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集中空调方案研究[J];节能;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敏;;浅析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热泵空调系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龙妍;盖东兴;;钢铁厂低品位热能应用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解彩雲;;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在冶金行業的具體應用[A];第四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中国大陆论文汇编[C];1999年
4 李丰丰;;汽车尾气废热应用于汽车空调的可行性分析[A];2005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志高;郭开华;;微型燃气轮机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性能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承阳;潘颢丹;;柴油机驱动蒸气压缩制冷与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比较[A];全国冷冻、冷藏行业制冷安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裕庆;;新型别墅太阳能空调系统[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夏莉;李树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及选择[A];第九届全国冷水机组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张洪伟;;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2005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书中;水平管束降膜动力学与界面吸收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韩崇巍;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汪磊磊;高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吸收器热质传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周恒涛;生物质能—太阳能联合制冷的适配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芃;氨水降膜吸收传热传质机理及其在两级风冷吸收制冷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立军;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理论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伟;低温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HGAX循环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任国红;以TFE-TEGDME为工质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郑宋平;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顾晓燕;太阳能制冷及供暖综合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廖健敏;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性能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6 张洪伟;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经济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高飞;平板式吸收器工作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王酣愚;板式换热器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强化传热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包紫光;太阳能膜蒸馏制冷系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10 尹世永;小型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三角形热虹吸泵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圣瑜 宋晓华;“大吨小标” 公路治超的“拦路虎”[N];新华日报;2004年
2 陈渌;今起“大吨小标”车不许上路[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常虹;向“大吨小标”叫停[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祝贺;国家将继续加大力度治理车辆超限超载[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马丽娜 施晓焰;“大吨小标”车一律不予注册[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晶菁;一汽、东风两巨头挑战“大吨小标”[N];中国汽车报;2004年
7 张文渊;治理“大吨小标”须从生产厂家入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王 辉;今年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加大[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苏交轩 陈月飞 任松筠;我省挂牌督办解决重大交通安全隐患[N];新华日报;2010年
10 刘峰;到年底全省超限运输车辆要降到6%左右[N];陕西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