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家庭应激源、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家庭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父母分问卷,对江苏某高中13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应激源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亲子依恋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亲子依恋的影响时,家庭应激源对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水平的预测作用虽仍显著但已减弱。亲子依恋在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30%,其90%置信区间为[0.003,0.024],P0.05。结论:亲子依恋在中学生家庭应激源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
|
|
1 |
李西营,毛艳霞;师范类大学生对应激源的感受频率与程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8期 |
2 |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
3 |
邓翌超;张德玄;陈树林;祝一虹;;浙江省中学生减负前后应激源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1期 |
4 |
Ismail Hussein Hashim,周颖,杨治良;应激源感知的文化和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
5 |
张应平;;初一学生应激源与应付方式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3期 |
6 |
高文斌;;心理学在SARS之战中的作用[J];科学新闻;2003年14期 |
7 |
黄艳苹,李玲,雷良忻;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
8 |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9 |
姜国俊;;沧州市中学生应激源状况调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
10 |
吴小苹;陈雪玲;;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
11 |
董毳;;论应激与应激反应[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2 |
马文有;裴华;张凤阁;张本;陈龙;马新英;;煤炭企业管理者主要社会应激源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
13 |
王宗文,严进,王云霞,李萍,蒋春雷;几种不同应激源激活的特异性神经通路[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8期 |
14 |
梁宝勇;;对应激的心理反应[J];医学与哲学;1986年09期 |
15 |
曹东辉;;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之间的作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年02期 |
16 |
李英;引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应激源研究[J];教育探索;2004年08期 |
17 |
傅丽雯;;心理应激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年09期 |
18 |
孙海婷;罗正学;关可心;邱纯;;当代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
19 |
李永文;高飞;陈龙;;铁路机车司机应激源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1期 |
|